标题 | 品读《我与地坛》的人性美 |
范文 | 李桂林 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并入选新版中学语文课本。该文是作者伟大人格的反映,其思想与艺术臻于完美。这篇承载着哲思与美学的大作,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涤荡心灵、升华境界、体悟自然、应对苦难、解读母爱的一剂良药,是滋润心脾的一眼甘泉。 《我与地坛》前两部分抒写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文中彰显出来的幽深的情感震慑着读者的灵魂,作者感悟人生、力透纸背的文字敲击着读者的心肺,渗透其中的至真至纯的人性美更是抚慰心灵的春风细雨,是一杯飘溢着浓香的苦咖啡。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如是说:“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A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下面谈谈课本选读部分的人性之美。 一、赤子之心。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将其心迹赤裸裸地展示给读者:他的颓废和绝望,悔恨和内疚,无奈和无助,倔强和孤独,平静和思考,以及顿悟后的坦然,都倾心抛出,一一向读者诉说。“十五年前的一个希望,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两腿残废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么大一个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我们从这些质朴的文字里感受到的是作者的率真与袒露,是一颗赤子之心。散文中写到和朋友有关写作动机的谈话,也是那么直白:“为我的母亲,为了让她骄傲。”似乎是俗人俗事俗世,但至真、至纯、至美。 二、零度境界。史铁生在《想念地坛》中称他的写作状态是“零度的写作”,本文就是一篇“零度写作”的典范。靠着宁静的地坛,因着落寞的孤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避开了琐事的嘈杂,作者同自然、人生、命运、母亲展开了一次纯粹的对话。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一个事实……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在零度的时间和空间,作者解读了一切,人生境界得以升华,“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给了作者一个洁净的世界,让作者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死抉择?我们该怎样活着?作者经过零度体验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但又不是惟一的答案,只是给我们一个启示,把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留给读者,引导我们静下心来深沉思索,冷静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坦然处之。 三、无言母爱。大爱无言,大爱无声。文章中母亲历经苦难,是一个“活得最苦的母亲”。她用无私的母爱,“毫不张扬的爱”理解儿子,尊重儿子。母亲很少有言语,只有眼神的关切和焦灼,只有经历的无助和无奈,只有叹息的沉重和步履的艰难。“每次我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伟大的母亲就这样默默为儿子付出,不求儿子理解,不求回报什么,儿子的幸福便是她的幸福,只要儿子能“好好活着”,所有的痛苦她都能扛起。 四、坚韧意志。母亲也好,“我”也罢,“地坛”中的母子凭借坚韧的意志承受苦难,度过了苦难。尽管文章色调沉郁,但是切实体验过人生苦难的母子给我们开出了应对苦难的良方:面对苦难,只有坚韧,惟其无畏才能酿造人生的美酒,才能在严冬开出圣洁的梅花。作者对其名字是这样诠释的:“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阅读此文,我们感受到的是母子面对人生不幸的坦然和坚韧,是母子遭受磨难时放射出的真正的人性光辉。 (作者单位:永昌一中)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