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创新教学设计
范文

    摘要:《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有一定理解难度的经典文言文,拟以学生课堂生活体验为切口,把课文当成课堂实录,学生转换角色,化身为评课专家,以“听懂课、品味课、评价课、感悟课”为设计思路,依托《课堂记录表》和《课堂评课表》组织教学并达成目标。

    关键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下简称《侍坐》)是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一篇经典文言文,《侍坐》中的文言词句有一定难度,但师生问答的场景犹如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课堂生活,文中“问志”“述志”“评志”的内容也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共鸣。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能利用工具书完成文言文意理解,能在老师引导点拨下进行解读和鉴赏。但大多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推动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点燃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之一。

    【教学设想】

    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建议是“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不必面面俱到”“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侍坐》值得咀嚼的地方众多,但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大胆取舍,力求一课一得。因此我把人物性格分析作简单处理,把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评价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上。我以学生课堂生活体验为切口,把《侍坐》当成课堂实录,学生转换角色,化身为评课专家,以“听懂课、品味课、评价课、感悟课”为设计思路,依托《课堂记录表》和《课堂评课表》组织教学,理解和评价孔子的教学思想。同时,以《侍坐》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质疑答疑全面理解文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知志向、析性格,理解教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门教风学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反思精神。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志向、析性格、评师生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人生志向和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确立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1.教法: 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2.学法:预习法、质疑答疑法、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教师编写和印发导学案,学生自主译读课文,完成导学案。

    设计意图:疏通文意,扫除障碍,便于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于深入探讨孔子的教学风格中。

    设计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文化论著的学习“要借助工具,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

    二、导

    师:我们天天上课,天天做学生,今天我们换个角色,做回听课专家,一起欣赏、玩味、评价几千年前的精彩课堂《侍坐》。

    设计意图:让学生转换角色来评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品读文章的状态。

    设计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教学充满情境”的教学建议。

    三、解——听懂课

    1. 齐读文本、质疑答疑,理解文意。

    齐读文本,学生提出自己预习和完成导学案中存在的疑惑,全班同学互助答疑,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理解文意,落实文言重点字词。

    2.12 个小组交流导学案中的《孔门课堂记录表》(略)

    设计意图:把《侍坐》看做两个课堂实录(小班教学和一对一教学),借此梳理文章结构和信息关键点,明确文章主要围绕孔子询问学生志向、听取学生志向、评价学生志向的文脉展开。而几位弟子的志向各异,孔子对其的态度也不同,使之后的点评有理有据。

    设计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认知心理学认为,同伴互助学习能引发高质量的认知理解。

    四、品——品味课

    1. 学生精读文本、揣摩人物;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揣摩文本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突破本课重点。

    2. 学生挑选其中人物展示观点。

    设计意图: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评中争鸣共鸣。

    3. 全班分角色诵读。

    设计意图:把对人物揣摩的感受带入诵读,读出鲜明个性,运用诵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和文本自主对话,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五、评——评价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完成《孔门课堂评价表》中任意一项评价内容,并展示分享(见右表)。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兴趣点有选择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能制造课堂交流的信息差,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深入讨论,从而明确孔子的教学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因此,我们教学上可以有共同研读,也可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研读,制造出信息差。

    六、悟——感悟课

    1.自主思考:孔子听完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后,没有发表意见,却私下向曾皙谈了自己的看法,你如何看待孔子的做法?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看似显得孔子的教学有失公允,但通过前面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明确孔子“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

    2.个性思考:孔门的教风和学风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对比反思自身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更以文本阅读关照和指导生活。

    设计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考察文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

    七、延伸阅读、走進经典

    阅读《论语》的其他选段,感受《论语》之美。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文章。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阅读经典,走进《论语》。

    设计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作者简介:潘莉(1983— ),女,珠海市第三中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整合式语文教学案例。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