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旅游业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李安然 摘要:旅游业作为目前的全球第一大产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分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现阶段的旅游业作为一种实体产业,必然会对相关地域——包括客源地和目的地等,产生诸多影响,本文将以亲身经历为基础,以泰国普吉为例,从文化层面讨论旅游对目的地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普吉;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发展阶段;示范效应;主客关系 1.1理论基础 1.1.1主客关系。人类社会中任何的接触关系中都会存在着主客关系,在旅游业中,旅游的地人口扮演着主人的角色,而游客自然就是客人的角色,这样的住客关系看似自愿平等,实际上却存在着时间上和关系上的巨大不对等。时间上,旅游地居民长期接触游客,而游客对于旅游地人口的接触则非常的短暂,这导致了游客对于接触变现出新鲜感,而旅游地人口则趋于冷漠。相对关系上,游客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目的地人口长期处于服务状态,自然趋于冷漠、厌恶。 1.1.2示范效应。示范效应可以说是主客关系的必然结果,由于长期的接触、相对弱势的地位以及经济基础的差异,游客的行为、习惯、文化会成为一种示范,从而影响目的地人口的文化——比如奢侈品消费、夜生活等。并且,示范效应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口影响最大,这也导致了示范效应对于旅游地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 1.1.3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具有行为主义的特色,认为人们会重复受到奖励的事物而拒绝重复受到惩罚的事物。在旅游这样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奖励和惩罚自然而然的被理解为经济效益的评判。在这样的奖惩状况下,旅游地居民逐渐成为唯利是图,投机倒把的“商人”,原有民风不复存在。 1.1.4发展阶段理论。发展阶段理论认为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融洽阶段、冷漠阶段、恼怒阶段、对抗阶段、最后阶段。其态度从好似亲朋→纯粹经济往来→认为游客是目的地产生的诸多不良问题的罪魁祸首→强烈的抵制旅游业→理性的看待并良性发展。 1.2泰国原生态的社会文化形态 1.2.1宗教信仰。泰国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国土内佛寺众多,仅仅曼谷这一个城市,就有金佛寺、玉佛寺、四面佛、卧佛寺、大皇宫等诸多与佛教相关的景区。.佛教的盛行也体现在其普遍性上。在旅行途中与当地居民交谈得知,在泰国男性的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出家的经历,时间长短不一,少则月余,多则终其一生。圣人在泰國的地位很高,如果路遇僧侣,大家都会积极避让,有些人还会虔诚的上前祈求佛祖保佑,僧人则会轻抚信徒的头颅,以示保佑。 1.2.2生活态度。身处泰国,你会切实感受到泰国人生活的悠闲自得。泰国人嘴边经常挂着的一句话是:“Jia Yan Yan“——也就是不要急的意思——不论何时何地。曼谷作为太平洋沿岸的巨大城市,其拥有600万的人口,却拥有远超人口数的900万辆机动车,其交通拥堵程度远超堵城北京。以我从廊曼机场至考山路为例,全长26公里左右的车程耗时却超过三个小时。而当地的司机也不会有任何的抱怨,始终不仅不满的开着车。 1.3旅游业对普吉社会文化的冲击: 1.3.1消费文化。本文中我们以各个地区出台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收入参考,来衡量地区的居民的收入状况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泰国普吉的最低工资标准只有我国的52.4%,差距非常的大。而受到旅游业的影响,普吉的物价水平却远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以出租车为例,不足3公里的距离车费却高达40元人民币。 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与泰国其他地区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差距——当地的居民已经适应了高昂的生活成本,其消费水平也在向游客看齐——当地购买一副近视眼镜的最低价高达450人民币,远超内地。当地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和游客接轨,对高档商品、夜生活、国际时尚文化相对比较敏感。这也符合3.1.中主客关系理论和示范效应理论的论点。 而先进的消费理念建立在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之上,必然会产生诸多矛盾,这些矛盾也也导致了人们思想取向和行为取向的转变,进而引起了固有的文化特征的改变。 1.3.2冷漠阶段下的普吉。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国大使馆公布的数据,普吉2015年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其中大部分为华人。目前普吉旅游业也存在着管理不严、制度乱象等诸多问题——如许多无驾照游客租赁摩托车,被警察设卡拦截,但仅需缴纳500泰铢的罚款,即可畅行无阻。目前当地居民对此持观望、议论的态度,部分居民也出现了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但总体上因为经济利益的原因而采取了漠视的态度,故而确定其为漠视阶段。 依据发展阶段理论,处于该阶段的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游客的关系可以简单的化为纯粹的经济往来。以亲身经历为例,因为没有摩托车驾照而被警察拦截,缴纳罚款后畅行无阻;摩托车摔倒后赔款人民币1700元后换回护照;所有出租车统一价格高出正常地域十倍以上;与当地人交谈发现其对这些乱象略有抱怨但采取漠视态度。 在这样的旅游业极其发达且处于冷漠阶段的城市,固有的本土文化被各种强势的外来文化冲击的七零八落,在文化氛围上除和文化有关的商品外难得一见——一这里成为了一个个完全商业化、国际化、高消费但是缺乏民族文化特色的浮躁之地。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6-22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