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结合北京美食文化培养学生趣味阅读的研究
范文

    杨晓琦 段秀丽

    摘要:老北京美食是深蕴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通过学习美食的做法、追溯老北京美食的起源与发展、探寻美食的寓意、挖掘老字号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阅读美食美文等,激发学生对北京美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研相结合的趣味性阅读,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美食文化;趣味阅读;学科素养

    老北京美食是深蕴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它每一个品种的制作方式、食用方式,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审美意趣。

    笔者的学生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北京美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带着学生去追溯小吃的起源、发展,学习小吃的做法,引导学生找寻名家篇章中对美食的描写,感受文字的魅力,目的是使学生从文化和文字的层面去认知美食,了解美食文化。

    一、初步认知美食,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直观形式大概了解京味儿美食的特点和分类,形成初步认知,激发学生对京味儿美食的兴趣。

    首先,话题导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外地的表姐来你北京的家做客,作为小主人,你要为她推介一种北京小吃,请你从小吃的做法、口味等方面,为她有条理地介绍。

    其次,直观的介绍,形成初步认知。以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对京味儿美食分类介绍:可以分为宫廷菜、街头小吃、民族风味等;也可以分为佐餐下酒小菜、筵席上所用面点、多种小食品等。

    最后,研究范例举隅,引导语文能力提升的方向。让学生从课内正在研读的《骆驼祥子》中找到描写北京美食的片段,阅读后,谈一谈这段美食描写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这只是一个导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到京味儿美食上面来;也是一个案例,认识美食只是开始,探究背后文化,阅读相关经典文字,从文化和文字的层面去认知美食才是本课程的目的。

    二、挖掘美食文化,引导深度阅读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可将北京的美食文化分类,将学生分小组活动,一边进行美食文化的挖掘,一边引导阅读相关经典美文,二者有机结合,在美食中探寻传统文化,在文字中品鉴美食人生。

    比如,可以把美食按照节令分类,让学生分组研究,完成并展示相关任务。

    (一)教学设计

    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类,选取每个季节中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种,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品尝、学习制作、采访传承人等方式,挖掘其口味特点、制作方法、历史渊源、寓意及相关经典文字;用ppt或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分享,并带领大家阅读相关经典。

    (二)学生展示

    1.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希望。春天特有的时令美食旨在用唇齿去感受自然万物之新生;或是用美食寄予将春天留住的美好愿望。学生选取的春天代表性美食是:香椿,春饼和豌豆黄。

    第一组,天地一家春。学生介绍“香椿芽”在北京的食用习俗。学生介绍香椿芽、食用方法及香椿芽为何成为春天的“代言人”,并阅读汪曾祺的《豆腐》中描写“香椿拌豆腐”的相关部分。

    第二组,咬春。学生介绍何谓“咬春”,介绍春饼的寓意、历史和吃法,带大家理解“咬春”之“咬”的形象。

    在文章中写春饼的作家有梁实秋和舒乙,前者像美食家一样详细介绍春饼的经典吃法,后者则像唠家常一样,告诉你普通人家如何做出美味的春饼。学生对比阅读两篇文章,体味不一样的文字风格。

    第三组,春之甜点——豌豆黄。按照北京的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

    学生从刚学的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那句“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带大家走近这道带着春天色彩的老北京小吃。学生带大家了解豌豆黄的“身份”之变迁及做法的变化,并一步一步教大家豌豆黄的做法。

    本节写作活动:请在品尝过护国寺小吃的豌豆黄后,写一则广告语。

    2.北京的夏天干燥炎热,这样的天气,让人没有食欲,所以夏天的美食以解暑爽口为主,没有很明显的特色食物。

    第四组,酸梅汤。探寻老北京的酸梅汤有何与众不同,如何制作的,著名的酸梅汤品牌的历史。阅读梁实秋的《酸梅汤》,思考:为何抗战胜利后,作者带领孩子喝的冰镇酸梅汤是那样的酣畅淋漓,你在何种情况下这样畅饮过?

    第五组,夏之白肉。学生介绍北京的名店“砂锅居”。学生通过查阅书籍和走访店铺,梳理了“砂锅居”的历史及店名来历,历数了各大名家对砂锅居的评价,并探究为什么“砂锅居”在京城中历久不衰。阅读季羡林和梁实秋等人笔下的“砂锅居”。

    第六组,一千个北京家庭,一千种炸酱面。课前布置题为“炸酱面中看家风”的采访任务,并录像。让学生访问父母:咱家在制作和食用炸酱面时,有何特别之处,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家风。课上分组展示采访视频。

    本节写作活动:将这次采访内容,以《我家的炸酱面》为题目,梳理成文。

    3.秋天的美食以补为主,因为要准备对抗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所以有“贴秋膘”一说。

    第七组,贴秋膘之萝卜羊排。寻找北京最好吃的萝卜——心里美,研究北京人爱吃羊肉的历史和地理原因。

    第八组,贴秋膘之烤鸭。学生介绍北京烤鸭。课前布置任务:通过采访,探究便宜坊和全聚德烤鸭的品牌历史和制作特点,及挂炉烤鸭和闷炉烤鸭的制作工艺和口味方面的区别。比较阅读周作人笔下的烤鸭和梁实秋的《烤鸭》。

    4.北京寒冷漫长的冬天,加之背靠内蒙古大草原,有大量的牛羊,催生了涮羊肉这样的美食。

    第九组,红红火火数九天——涮羊肉。研究问题:涮羊肉的历史、北京涮肉与外地涮肉的区别、北京冬天盛行涮羊肉的原因。读作家霍达的《火锅儿》,体会纯正的回民涮羊肉之风味。

    第十组,春节的开始——腊八蒜。介绍“腊八蒜”的做法,农历腊月初八作为春节的开始,人们从这一天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探究为什么会衍生出这样的习俗。阅读崔岱遠的《腊八蒜》,感受这些节日传统对作家的影响。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挖掘探索,并在众人面前展示讲解,既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允许学生带所研究的美食和大家分享。大家边品尝,边了解,边阅读。实物、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阅读活动从单一的读扩展为读、听、说、写,不仅增添了趣味性,更从一维能力变为多维能力的提升。

    三、拓展研究学习,传承经典文化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美食文化浸润和名家文字的熏陶,其对老北京美食文化已心醉神迷,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北京城,老北京传统文化也将消失殆尽,学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传承宣传家乡的传统,宣传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一,绘制美食地图,展现图文结合能力。

    活动二,写美食制作说明,用说明文的形式展现清晰的逻辑思维。

    活动三,写美食评论,用文字再现品尝感受。

    活动四,梳理老字号发展轨迹,展现搜集整合梳理的能力。

    设计这四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搜集资料、整合资料、语言表达、阅读和写作等多种能力呈现一个完整的成果,既是对这些能力的一个巩固,也可作为本课程的考核依据。

    以美食为导引,将学生的兴趣透过美食转移到描写美食的文字上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查阅相关资料,思考探究,组织语言,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趣味,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分析能力,从多方面提升了语文学科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通过挖掘北京传统文化提高初中生阅读趣味性的实践研究——以北京传统美食文化为例》(课题编号:DC2016-03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晓琦(1986—),女,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