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因势而变 顺势而为
范文

    摘要:学会应对教学中的意外,是一种智慧和艺术,每位语文教师都不应回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应冷静下来,在不扰乱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因势而变、顺势而为,化不利为有利,化意外为无形。

    关键词: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合理应对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无论在课前如何精心准备,都不可能做到无一遗漏,更不可能将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突发情况杜绝。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一方面,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像理科那样有相对标准统一的解答,而是往往有一定的开放度;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已经不再像初中生那样对教学内容几乎全盘接受,而是开始学会主动思考和质疑了。故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硬件的原因,还是其他不可预设的内容,都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冷静面对这些突发情况,在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因势利导才是最佳的方案。笔者认为,学会应对教学中的意外,也是一种教学智慧和艺术,是每位语文教师都不应回避的一堂必修课。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大部分语文教师喜欢使用课件教学,课件教学容量丰富,展示手段多样,可以说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但是使用课件开展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明显有着不确定性。比如,笔者在《像山那样思考》公开课教学中,在课件上链接了一段视频,是一段关于猎人过度捕杀狼群,致使生态圈被破坏,最终草场退化的教育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件的辅助,进行得很顺利,学生很配合,效果也不错。当学习到“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等段落语句时,不少学生表示困惑,于是我打开视频链接,我相信只要结合这段视频,大家应该都能很好的理解,但是刚点开不久,突然出现了意外——停电了。

    突发情况导致了课堂短暂的混乱,但是很快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学生的视线都集中到我的身上,我知道此刻最重要的是不能慌张。电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启用备用电源肯定耽误时间,这堂公开课不能因慌乱而致使课堂教学停顿。于是我先示意学生停止讲话,并巧妙地说道:“看来,这段视频要播放的内容过于残忍了,以至于停电了,不想残害大家的心灵。大家想一想,无数让人恐惧的恶狼被猎人杀掉了,无数新出生的鹿、牛、羊、兔少了天敌而大量繁殖,无数草场和新发的树苗被啃光,变成疮痍满目的秃地,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看到学生们被我的话吸引了,我接着说道:“老师原来对狼也是讨厌的,认为狼狡猾、残忍,杀死了没什么不好,不过后来听了一首歌,特别是看了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我改主意了,你们想知道是哪一首歌吗?”不少学生已经忘记了停电带来的困扰,都很感兴趣地询问。我在黑板上写下六个字“齐秦——北方的狼”,我说:“这首歌老师上学时很流行,大家有没有听过,如果有会唱的,能不能给大家唱一下,让大家听一听狼的思考。”果然,有学生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演唱,我一看是班上的文艺委员,我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请大家安静欣赏。虽然她是位女生,但是动听的旋律还是很快将大家带入到狼的视野里,特别是当她唱到“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几句时,大家都随着歌声深深融入到狼的思考中去了,接下来我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来谈对文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笔者看来,不慌不忙、因势而变,才是成功应对意外的关键所在。教師都不希望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但是有时候合理利用这些突发情况,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往往会变坏事为好事,使得课堂教学出现神来之笔,收获出乎意料的精彩好评。

    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往往会预设不少问题以及相应的答案,一般情况下,由于师生之间占有资料的多寡、学识的深浅、教学地位的差异,整个教学框架基本都会在这种预设下正常运行。不过,凡事都会有意外,特别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上语文学科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特质,学生如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也是一种正常情况。面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质疑,教师首先不应回避,而是应该认真聆听学生质疑的内容,仔细判断其中存在的合理成分或者误区,然后顺势而为,给予学生合理的答案或者解决路径,这样就会将教学预设中没有准备的突发情况化解于无形。比如,笔者在教学《雷雨》一文时,讲到“雷雨”这个题目的重要意义,突然有学生提问:“老师,你说‘雷雨这个题目这么有象征内涵,这么寓意丰富,那么张艺谋拍电影时为什么要改个名字叫《满城尽带黄金甲》呢?”这个提问很突然,打断了我的教学节奏,但我没有简单地批评学生瞎问瞎联想,而是顿了一下,这样回复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奇妙,但是老师觉得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电影大家也看了,电影里‘雷雨这个场面几乎没有,不像戏剧里是重要的环境背景,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二是电影名称和戏剧名称不同,戏剧是文学作品,其题目是要揭示主题和内涵的,反映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背景的,是为了警示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而电影名称更形象生动,其目的是吸引观众,无疑这个题目似乎更生动;三是我觉得与张艺谋导演个人有关,他是学美术的,对色彩比较敏感。老师一时间没有多思考,是这么认为的,大家也可以从内容、体裁、意图等不同角度想一想其中的用意。”我这样的解读,尊重和肯定了学生的质疑和思考,也顺势告诉了他们思考的方法和角度,还强化了学生对“雷雨”内涵的理解,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将突发的提问巧妙化于无形之中。

    当然,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往往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没有较好的应对方案,甚至可能会使得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难以为继,对教师教学的威信力也是极大的杀伤。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多想一层、深想一步,将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扼杀在发生之前。课堂教学意外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就需要教师第一时间冷静下来,合理面对、因势而变、顺势而为。

    作者简介:陈娇(1981—),女,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研方向为语文课堂教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