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综合性学习 |
范文 |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倡的一种新的课型,它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是对语文教学组织方式的一种提升和拓展,它架设起连接语文课内外学习与实践的桥梁,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要弄清楚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之间的区别。有人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一种简单的学科活动,以为只要结合课文内容活动活动就行了。其实,这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上的误区。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有所区别。在学习内容上,它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更多的是关注、涉及科学、人文、自然、社会、道德、艺术等领域;在方式方法上,它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来达成某项知识或能力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学习目标上,它不再单纯地追求智育目标,而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的培养。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发展,“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崭新的面貌”。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认真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建议,“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根据现行的语文教材以一个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课文内容的这个特点,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内容,捕捉适合综合性学习的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像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看入口窄,而一旦进入了就会发现有着广阔的空间,并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让探究的触角伸向历史、未来,伸向文学、科学,伸向地理、生物,伸向现实生活。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有着紧密联系,而且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课内学习内容。如《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一组课文,历史性、故事性很强,教学时,有一位教师“薄书厚读”、“薄书厚教”,引导学生深入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补充性阅读,并组织起介绍某个人物形象的演讲,然后合作设计一个独幕剧,写出简单的剧本,并进行表演。还组织学生画连环画,加注文字说明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他们的情感、态度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促进。 同时,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要注意与地方资源、校本课程的紧密结合。《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因此,笔者认为,有时也不妨小题大做,围绕本地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去研究探讨身边的熟视无睹的东西,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发现课本中传授或未传授的知识,并掌握和检验这些知识,以达到 “活学”、“活用”的目的。如我们所处的厦门,“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国际花园城市。它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尤其是海上花园鼓浪屿,山岩奇巧,怪石崎峋,楼宇错落,树木葱郁,花草缤纷,山水如画,景色十分优美。不仅如此,它还蕴涵着许多人文、社会等丰富的知识。因此,我们就设计了“话说厦门”、“向你介绍鼓浪屿”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对此类活动倍感兴趣,一个个话题应运而生—“介绍厦门小吃”、“大海的女儿——介绍著名的医学家林巧稚”、“话说厦门人”、“看厦门”等。他们通过调查、实践、访问、查阅、搜集资料等方式来呈现学习的过程,并通过说、写、画、编、演、展等方式展示了各自的学习成果。这种体验是深刻的,情感是真挚的,回味是无穷的。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为我们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空间。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在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努力增强学生与语文学习的亲和力,克服原有语文教学苍白无力的面孔,实现听说读写训练的“整合”,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实现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在学语文、用语文中达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之境界,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林文良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