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突出实用性 深化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
范文

    多年来,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反映,语文课不好教,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愿意学。学生回答地理直气壮:“文言文、散文,又是古今异义,又是抒情技巧,和我们将来就业没关系,外语、计算机、市场营销还有点用处。”听起来不无道理,所以就出现了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的尴尬局面。但是,每一级每一类学校每一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文化基础课在职业院校各专业中的设置意义就是遵循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素质要“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原则进行的,学科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意义及其科学形势是不容置疑的。语文课不是没有用,而是缺之不可。可以说问题不是处在语文这门课程该不该设置上,而是在教与学的衔接上。

    目前,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学科教学,仍以给学生传授系统而宽厚的基础知识为主流理念,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水平越高。一方面只局限于语文知识本身的讲解,教学活动与社会现实隔绝,语文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隔绝,导致了学生大脑各信息库之间互相关闭,不能形成学习兴趣和有效的动机。另一方面,很少讲知识应该怎样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通病。职业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教学领域的改革,没有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没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职教就摆脱不了普教的影响,执教的特色就不能确立,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发挥不出来,其社会任务就不能完成。

    有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是目前职业院校语文课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在职业技能培养占绝大部分权重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中,如何顺应职业教育的特点,如何找准语文知识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切入口也是语文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仍然单纯地沿用赏析法、朗读法等,或者搬用中学语文教学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应该说,这些方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是,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不同于普通中学,培养目标差异也很大,适用于普通中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不尽然适用于高职院校。

    语文教学之所以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处境尴尬,甚至于近年来在部分院校(包括非职业院校)中,出现了“语文课应不应该上”的讨论,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语文教师没能够从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出发,没能够因材施教,没能够按照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来确定教学内容(或重点)和相应的教学手段、方法。

    职业院校的学生从一入学的那一天起,他就认为,我是来学习专业知识的,专业知识是安身立命的本事,至于文化基础课,则有一搭无一搭。在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褒贬学生的这种学习观。但仔细分析,学生的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我们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去衡量它,即单纯学好了专业,且不论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仅从学生自身讲,这能否表明你就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了,是否就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游刃有余了,更遑论学会学习,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了。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胜出,答案是那种具备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人。也许有的同学会问,我学了语文、政治,就是全面发展了吗。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仅仅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开始,因为这时候他还在怀疑,语文、政治能帮我卖产品吗,能帮我抵御经营风险吗,有这样的怀疑是坏事,因为半信半疑之间,他肯定不会主动地、全身心地去学;也是好事, 因为毕竟他已经问到点子上了。学生关心自己的前途,把前途同所学课程结合起来,这就找到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出路和方法了。

    日本以技术称雄世界,为什么日本企业家要潜心研究中国的《孙子兵法》、《菜根谈》、《三国演义》……并从中发掘出发展经济的真谛,这就是文学作品推动商品经济的很好例证。所以说,如何看待语文这类文化课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在校成绩,更关系到他的发展前途。这一点在强调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今天,其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会学习的内涵很丰富,包括要学会使你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包括你要知道你需要的知识结构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等等。不仅要为毕业后的明天学习,更要为更长远的未来学习,知识结构存在缺憾,临时抱佛脚不仅使你丧失机遇,还要吃很多苦头,语文知识的奥妙与用处正在这里。语文学习是一种重在日常积累的过程,所以说,职业院校设置语文课不是一种点缀,语文知识,我们总有一天要用到它,而且没有它不行。在职业院校要教好、学好语文课,用实用主义为指导是符合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学校要因地制宜确定教学内容(或重点)和教学方法这个普遍的教育教学规律的。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着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从广义上来讲,应该说,无论哪一类院校的学生,学习哪一门课程,在确定学习动机时,总是要与自己未来的升学、就业、发展、生活分不开的,这与人饥则食,渴则饮的道理一样,是非常自然的。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所以说,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就要顺应学生将来就业和持续学习的需要,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发展为服务对象的教学原则。

    从实用的角度讲,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目标,第一层次是服务于专业发展,第二层次是服务于人文修养。这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从高级母语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跨越。

    在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实用主义思想作指导,将教学内容、方法与行业现状、技术、信息全面、科学联系,以有用为切入,以实用为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非常理想的方法。

    在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把学习语文的作用仅仅局限于“交际的工具、生活的工具、思维的工具”,是极其片面的,而应当把它当作终身学习的工具,把它看作人发展的工具,甚至是人发展的本身。因此,职业生活既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指向,又是语文学习的源头。

    从教育观念来讲,语文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尤其是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是为生产一线直接培养实用性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使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岗位应用性,是实现语文教学根本目的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主观能动状态。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职业、关注职业,并将语文能力运用到职业生活中,这是实用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语文课不应是封闭式的,而应是开放式的,应该是与职业生活紧密关联的。因此,与文科教学要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加强岗位应用意识、应用环境的体验,提供在专业岗位上具体应用的方法,才能实现职业院校的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融为一体,才能实现文化课为岗位能力服务的目标。也许有人会对为实用学语文的观点持不同意见,或者认为这种指导思想抹煞了语文作为语言文字这门社会科学重要的功能——审美和教育。但是不可否认,任何事物在脱离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谈存在、发展都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语文只有生长在社会环境,包括各类职业环境中,才能日益丰富,才能源远流长。部分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不注重这个基本规律,就学语文而学语文,忽略了语文的实用性,偏重审美、教育,这也是接受就业教育的职业院校学生不领情的症结所在。当然,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也并非只要实用,而不要审美、教育,要通过实用激发学习兴趣,以实用带动审美、教育功能的发挥。兴趣是成功的先导,科学证明,一个人做自己厌烦的事情,其才能只能发挥20%,做自己感兴趣的是则可发挥80%,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一般来讲,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为就业、为成才而学好专业,达到一专多能的动机,有了这个原动力就会相应地产生学习兴趣这个内驱力。

    以突出应用性为宗旨,搞好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编制和完善教学大纲;要选用、编写合适的教材,确定适用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学方法等等。其中,教学实践是以上改革的基础。在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实用入手,探索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我的具体做法是,发掘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就业、岗位、行业、职业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教学内容或重点,从专业需要、学生感兴趣、关心的地方入手,讲出教学内容的现代意义和职业意义来。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案例法、问题法等。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构建到专业知识体系中。

    比如在学习“人物传记”一单元时,其中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鲁迅自传》等篇目,应该说,教学内容是学生不太感兴趣的。在具体组织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程序:首先,模拟一场招聘会,某企业(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公开招聘生产、管理、销售等人员,要求应聘人员每人准备一份简历,并进行公开答辩。结果,同学们准备的材料大多基本格式不规范,内容混乱,重点(特长)不突出,企业感兴趣的没讲,没用的一大堆,另外还有语法错误。最后,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也很难接受这样的应聘者,更不用说到那些专业、挑剔的人力资源主管面前了。一堂小小的模拟招聘会,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敲响了警钟。使他们自己教育了自己,满腹专业知识就能将自己推销出去吗?更不用说写一份标准的企划书了。接下来还不讲授课文,先讲如何写好简历。这就是从实用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比简单地上来就是一通文言文翻译效果好得多。学生感觉有用了,他就会自觉自愿地、用心地学。教学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比如在讲授《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时,可从时下的下岗、企业困境导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写作意图、对延安精神的实质、对自力更生以苦为乐的思想加深理解体会。

    当讲授到《毛遂自荐》中平原君和毛遂两人物时,可引导学生讨论该文的现实意义,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从改革开放广开才路谈到有才之士当仁不让,从科教兴国谈到人才兴国,从伯乐相马到赛马,为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环境,从毛遂的被动谈到招工求职、推销自己……见仁见智,学生收获远超过教材本身,课堂效益就会非常高。由历史人物故事联系到当今时代现实生活,实质上已不仅仅是让学生借现实生活的感知体验帮助理解课内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将课内知识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现实生活与人最为贴近,人的发展在将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现实社会,去感受身边丰富实在的生活,运用所学解决(或尝试解决)遇到(或将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这正是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

    实用主义在课外作业中的应用。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在社会实践和作业中注意融入职业生活内容要求和语言实际运用要求。有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作新闻摘抄及随感,也要求他们针对社会现象(包括校园生活)作一事一议,发表感受、看法。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及街头所见所闻,社会上的治安、环保、交通、广告、企业盛衰……无一不可成为他们观察、思考、评论的对象,“广泛涉猎窗外事”,然后才能“活读教科书”,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又可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语文的岗位应用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突出实用性,搞好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从偏重书本知识,转向与职业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教学活动要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多元、全面,尤其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突出实用性,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特质要求所决定的,它既是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又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之一,因此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乃至促进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王洪涛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