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游融合发展视域下的绿春路径探索 |
范文 | 李玉芳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文化馆,云南 绿春 662599) 摘要:当前,文化与旅游融合产生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绿春是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地,也是生态保持十分良好的地方,文游融合发展有着先天优势。本文就谈谈文游融合发展视域下的绿春旅游发展的主要途,以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文游;发展;探索 一、文游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属性与经济的文化属性融合共生,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两种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渠道。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推动人们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特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文化产业以其高附加值、强融合性、高品牌影响力等特点,推动旅游产品深度化、多元化结构调整,为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增值点。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又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创意源泉、市场空间、资金支持和交流平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绿春文旅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前景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问题。 目前,绿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人才保障和培养是一个很大短板。从实际运行来看,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民族文化缺乏必要的认识,推动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不高,担当意识和推动能力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云南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跳哈尼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他强调,“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纵观中国历史任何一个朝代,没有任何一位皇帝或国家元首提到哈尼族文化,习总书记的讲话还具体到“乐作舞”,这是党中央、习总书对保护、发扬哈尼优秀农耕文化的指令。习总书虽未提到绿春,但绿春的哈尼四季生产调、乐作舞是哈尼农耕文化尤其是哈尼歌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没有引起职能部门的重视。云南省从省级层面出台了关于加强保护农耕文化的意见,但绿春却没作出过相应的安排和部署。 2.资源定位与规划实施问题。 在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定位是进行旅游开发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旅游吸引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绿春的情况是强调“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但没有将最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定位。虽提出“文旅富县”战略,并有一些相应举措,但因资源定位问题使得推动力不足。从规划实施上来讲,原规划无论在旅游资源定位、客源市场定位,还是在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等方面都不是很结合绿春实际,如今还没形成一个结合绿春实际的比较科学的文化和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导致文化和旅游发展目标上的模糊,举措上的不到位。 3.品牌效应与形象塑造问题。 品牌是文化旅游业的名片,但由于资源定位的模糊,导致一方面缺乏文旅融合发展的“组合拳”和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另一方面陷入旅游品牌开发困境。现除“长街古宴活动”这一品牌外,没有形成吸引游客的其他品牌,而长街宴是节庆活动,不可能天天有,也不现实,它替代不了日常旅游,而日常旅游需要依靠其他的品牌效应,但绿春目前并没形成。当然,客观的讲,交通条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主题形象塑造来讲,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过程中,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旅游地的形象模糊混乱,则很难对潜在的旅游客源群体造成吸引效应。绿春有“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欢乐在哪里?绿春告诉你”、“绿色家园在哪里,生态绿春告诉你”等一些形象宣传口号,但從真正主题形象定位和形象塑造来讲,这并不切合绿春实际,并不能突出绿春文化和自然特性。 (二)前景分析 1.发展趋势。 当前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到发展体验、参与性的文化旅游,人们不仅观看优美的山水风光,还想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已成当前旅游的热点。很多地方把文旅融合作为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2.政策环境。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红河州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落实 “五区一带”战略发展布局,只要抓住时代机遇,深挖特色,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深信栽好梧桐树,必将引凤来。 3.客源基础。 在历史的长河中,聚居于绿春的各民族人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相依的文化景观,哈尼农耕文化独特,传统民俗节日庄重而神秘,“长街古宴”文化名牌形成,“中国哈尼城”的打造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产业化开发前景良好;黄连山为代表的山水自然景观(目前不是景区)极具开发潜力;元阳至绿春至江城至勐醒沿边高速公路建设已启动,红河旅游特别是哈尼梯田等景区正在崛起,元阳梯田机场建设即将全面启动,制约绿春发展的最大瓶颈交通难题即将破解。因此,自然和文化资源基础与即将改善的交通条件决定了绿春的客源基础。 三、绿春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构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 文化旅游得不到持续和有效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保障体系缺失所至,所以,发展首先需要有四个方面的基本保障。 1.规划保障。 要着眼打造“世界哈尼文化核心区”的目标,围绕山水景观和文化资源,秉持因地制宜、因特施策的原则,出台一个科学合理的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倒逼机制和持续性的总体发展规划,真正做到规划引领发展。 2.政策保障。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制定、出台和推行实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应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投入保障。 包括项目前期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人才培养的投入、工作业绩的奖励等,这是发展的基础。 4.人才保障。 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解决文旅人才严重紧缺的问题,要抓紧培养文旅人才队伍,特别是行政管理层要有一批专业的领导干部。 (二)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的举措 1.明确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主题形象定位。 当前,绿春提出“一城两节十景百村千户”(“一城”:中国哈尼城;“两节”:长街宴、矻扎扎;“十景”:包含两田:桐株梯田、腊姑梯田,两园:哈尼神山·阿倮欧滨遗址公园、黄连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海:万亩樱花海、半坡二甫边境云海;一江一河:李仙江漂流、秀水河原始生态旅游体验景区;一水一洞:鲁珠坝水库休闲旅游景区、大风丫口(宋壁石林)溶洞及百鸟会旅游探险体验景区,百村千户:打造100个特色村,1000户特色农家乐庄园)的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和打造“六张名片”(绿春县名的由来、哈尼语标准音所在地、哈尼神山·阿倮欧滨、长街古宴、哈尼博物馆及黄连山)的构想,亮出了“绿色家园在哪里?生态绿春告诉你”的形象宣传口号,这样的发展设想不去作更多的评论,但作为一个地方来讲,实在太全太大,且代表性自然资源和民族核心文化没有突显出来。像“十景百村千户”即便现在起实施,其持续性和效益都很难想像。另外,谈谈主题形象问题,主题形象定位是基于旅游资源的旅游目的地的社会认知度,也是旅游地的生命。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旅游产品的形象塑造,以及形象策划完成后的推广和促销,都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显得十分重要。 2.出台开拓性发展规划,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层次。 当前,很多地方关于旅游发展的战略研究中,最常见的办法,大多是根据该地的资源和对市场的预期,制定出大规模开发计划。这个办法尽管常见,但是实际上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与大规模开发计划比起来,当前绿春旅游发展中最迫切需要的开拓行动,尤其是要做好文化产业规划与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使双方的工作思路、目标、措施、步骤和产品开发等方面能够有机结合和有效配合,双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做到相互借势,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3.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实现品牌联合阵容。 要遴选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资源,通过对接各级政策进行打造。一是打造以黄连山为主的自然景区品牌。生态旅游是对大自然美的欣赏,也给予人们回归大自然的享受,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绿春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构成了森林植被分布极为均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生态景观。根据其生态类型和自然风光,顺应元阳哈尼梯田旅游热度和将来元绿高速路、梯田机场的建成,从现在就着手开发黄连山生态旅游景区,同时与三猛腊姑德玛梯田开发相结合,使之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观光、探险、疗养为一体的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二是打造以“长街古宴”为主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长街古宴创造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其品牌影响力超越了简单的民族节日活动,是目前除元阳哈尼梯田之外,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哈尼族文化优势品牌之一,因此要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要特别注意节庆活动的品牌联动展示和营销,如将哈尼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工艺与长街古宴活动捆绑打造,实现品牌的联动效应,提升知名度。当前,有一些与长街宴的联动内容,但并非品牌联动。 三要打造阿倮欧滨文化品牌。“阿倮欧滨”一直是世界哈尼阿卡人众所周知、共同敬仰的神山和精神家园,是世界哈尼文化、梯田农耕文明的传说发源地,阿倮欧滨文化更是全世界哈尼阿卡人公认的哈尼文化瑰宝。因此要加快开发阿倮欧滨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注重开发阿倮欧滨文化体系,使其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立得住、叫得响。四是高水准打造 “中国哈尼城”这一象征性标志性的哈尼城。 4.打造发展有机载体,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程。 要抓住发展环境和机遇,坚持把文旅融合当成项目工程来做,使文化有载体、有符号,看得见、摸得着。文化载体打造上主要是落实好“文旅融合六个一批”,即,实施一批文旅工程、叫响一批文旅品牌、推出一批文化作品、引进一批文旅项目、开发一批文化活动、培育一批文化人才。如,在“实施一批文旅工程”方面,因绿春囿于薄弱的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條件,无法对游客、旅游企业形成吸引力,对此,政府应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一批旅游基础工程;在“叫响一批文旅品牌”方面,可以打造黄连山这一山水画廊品牌,可以打造以哈尼饮食为主的绿色生态饮食文化品牌,还可以通过成立哈尼族文化研究中心、建立哈尼语学校等方式提升文化地位和影响力;在“推出一批文化作品”方面,旅游景点的生命力在于特色,绿春民俗文化就是不能复制的特色,要通过加强院地合作等渠道,推进文化研究,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5.培养文化传承人和领军人才,为融合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必须依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既需要一批传统文化资源传承人,也需要一批的专业人才和科研工作者,还需要一批专业管理人才,将传承、研究、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要大力培养本土传统文化继承人,特别是要培养哈尼古歌、乐作舞等各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支持文化工作者,奖励精品力作。要建立完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通过项目带动,引进和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