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美腿与丑腿》教学设计 |
范文 | 祝 宇 一、设计思想 《美腿与丑腿》是美国18世纪理性启蒙时代最负盛名的思想家、外交家、科学家富兰克林74岁时的作品。文章把世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乐观、积极,凡事惯于从正面着眼的人;一类是悲观、消极,对于一切人与事都吹毛求疵的人。这两类人的人生境遇截然不同,幸福与乐观相伴,不幸与悲观相随。文章重点论述了悲观者由于自身性情苛酷、怨愤不平、郁郁寡欢而导致悲哀与不幸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应自省自察、宽容待人、乐观处世。 阅读此文,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富兰克林不仅敏于洞察世态人情,而且到了老年仍能保持着纯净的赤子情怀。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说理严密的特点,感受质朴的文字中闪烁的哲理光辉,引导学生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关于本篇课文的教学定位,笔者认为,应上成做人课,而不是一堂单纯的文章技巧讨论课;应该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一堂政治理论说教课;应该是一堂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的自主探究课,而不是一堂传统型的教师分析课;应该是一堂学生自读课,而不是一堂教师讲读课。因此,所有问题的设计,均从这些定位上来着眼。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词语。 理解作者的观点。 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鉴赏文章的哲理美。 情感目标: 理解《美腿与丑腿》一文“苦乐在于心”的道理,引导学生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三、教学重点 以学生诵读讨论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提示引导,体味本文“苦乐在于心”的哲理美。 四、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文中的“悲观”的生活情态所指。它不单纯是牢骚,而是那种全无自省自察之意且惯于苛责别人的恶劣做法。 五、教学准备 PPT等多媒体相应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两组美丑对比鲜明的图片,请学生说说更喜欢哪一组。 (二)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多媒体显示: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的“美腿”与“丑腿”各指什么? (3)爱看“美腿”者与只见“丑腿”者分别是哪两类人? 解决问题(1),明确: 一个人幸福与否主要取决于他“对物、对人和对事”的不同观点,是这些导致了他对人生的“苦”与“乐”的不同感受。 解决问题(2),明确: “美腿”——优点、长处、好的东西、积极的一面…… “丑腿”——缺点、短处、坏的东西、消极的一面…… 解决问题(3),明确: 这两类人应该分别指乐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 运用汪国真的诗《乐观与悲观》(节选)来深化文章的主题。 补充投影: 《乐观与悲观》(节选) ◆悲观是瘟疫,乐观是甘霖;悲观是一种毁灭,乐观是一种拯救。 ◆悲观,是因为短视和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乐观,是因为卓识和对事物的深入了解。 ◆当乌云布满天空之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 ◆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 2.学生再读课文(快速默读),进一步认识文章的主题;并提出以下问题深化学生的思维。 (1)上述两类人在文章中有哪些表现? 明确: 顺利的际遇、有趣的谈话、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气、尽情享受…… ——乐观主义 所想和所谈的只是坏的一面。心情怏怏不乐、言论大煞风景、与人格格不入、不肯喜欢一切别人认为可爱的东西、怨天尤人、自寻烦恼…… ——悲观主义 (2)思考题:现实生活中,你自己有无只见“丑腿”的经历? 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使之不偏离文本。 (3)是什么原因导致悲观主义者只见“丑腿”不见“美腿”,生活得“怏怏不乐”? 明确:性格决定命运。 (三)探究学习,合作讨论 用大屏幕投影,提出思考讨论题: 1.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每一年结婚纪念日,就要扫一次墓。联系课文,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处在婚姻阶段,总是过多地关注对方的“丑腿”;处在爱情的阶段,总是过多地关注对方的“美腿”。 正确的认识是:要想将爱情进行到底,男女双方就得始终关注对方的“美腿”。 2.富兰克林在对待只见“丑腿”者时,显然也有不足之处;我们怎么去看待他的这一“丑腿”?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教师在此基础上出示《世界历史名人大辞典》一书中关于富兰克林的文字简介部分, 明确: 历史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宽容的,更多的是看到了他们的“美腿”——即优点。 相关知识补充: ■资料卡片: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18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美国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八岁入学读书,但只上了两年的学后,就因家境贫寒而辍学从工,所有知识基本靠自学获得。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曾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还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活动,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汤姆斯·杰弗逊(另一位美国总统)曾赞誉他为“当代最伟大、最光彩的人物”。 (四)课文总结 大屏幕投影显示: 见人所长,容人之短; 超越古人,完善自我。 (五)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后,请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笔者仔细斟酌了一番。一是巧设兴趣切入点。考虑到我校学生大多是岳阳市区学生,而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在他们之中影响甚广,故以此与另外一组关于环境的图片切入正题,以引起兴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二是紧扣课文基准点。语文课应该切实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因素,这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入课文之后,笔者扎扎实实地设计了几个紧扣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只有这样,“双基”才能有效地落实。三是找好生活联系点。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笔者设计了几个合作讨论题目,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力求在课文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之间找到一个相关的联系点,学以致用。 在作业设计上,安排的是写一则读后感。这是考虑到高考议论文的文体要求较为明确,而高二本册的练习也以议论文体为主,故力图将平时学习和高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不加重学生负担,字数就只规定了300字,说清楚了所感即可,不必旁征博引。 (祝宇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教科室414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