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书杂谈》教学设计 |
范文 | 课题:《读书杂谈》 北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读书妙悟比较·探究《读书杂谈》 教材分析 《读书杂谈》是鲁迅为广州知用中学做的一次演讲,讲述了中学生在阅读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职业阅读与嗜好阅读合理结合的学习理念。就是在今天,这一理念仍然对中学生的读书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读书杂谈》是一篇讲读书理念的杂文。文章开头点名演讲原因及主题,接下来重点阐明了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拓宽视野,搞好嗜好读书,使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拓宽实业、增长知识,最后提出忠告,收束全文。全文运用了比喻、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阐明了观点。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采用初步感知让学生明白文章内容,精读课文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读书妙悟,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 设计思路 1.由学生读书问卷调查入手导入课文,浏览课文并思考文中几种读书观点,精读课文。学生辩论得出自己的读书观,明了作者倡导的读书观,通过“随便”一词解决演讲稿口语化问题。 2.以“自读----互动----延伸”为课堂基本思路。 教法设计 1.辩论法:在辩论中明确自己需要的读书观,明白作者的读书观。 2.讨论交流法: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共同提高。 3.比较阅读法:在比较阅读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延伸。 学法设计 1.学习运用“情境导入----设疑解疑----理解作者观点”的方法。 2.运用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阐述的观点。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3.树立“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朗读全文,掌握生字词,明白作者重点论述的两种观点。 2.通过探究、辩论使学生得出“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并能运用到读书生活中。 3.通过合作探究,突破比喻论证的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得出“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并能运用到读书生活中,帮助解决学生读书的困惑。 教学重点 如何阐明“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 教学难点 比喻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教学设想 文章结构简单,首先针对演讲稿,自主朗读解决生字,感知演讲辞的特点及作者观点;然后通过探究、辩论的方式得出作者观点;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方式和仿写,解决比喻论证的难点。 教学方法 调查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辩论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1. 读书问卷调查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读书名言的资料。 学习流程 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语设计 今天,老师和大家谈谈读书。 (板书:读书 ) 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百态,历史的足迹。我读了许多书,却也有困惑,相信同学们也有读书的困惑。这有份读书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快速作答。(发问卷调查,四人一份。) 读书问卷调查 1.你读书快乐吗? ( ) A.很快乐 B.比较快乐 C.不快乐 D.根本不快乐 2.你为什么读书(可以选多项)? ( ) A.升学 B.提高修养 C.赚钱 D.休闲放松 E.装点门面 F.兴趣爱好 3.你平常喜欢读课外书吗? ( ) A.喜欢 B.不喜欢 C.有点 D.根本不喜欢 4.你怎样处理读课本和读课外书的关系? ( ) A.只读课本不读课外书 B.只读课外书不读课本 C.读课本为主、课外书为辅 D.读课外书为主,课本为辅 5.你能写几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吗? 【解说】运用调查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后来的精彩课堂气氛打基础。 师(边走边说)看问卷有的同学为挣大钱读书,有的同学为兴趣读书。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观点与中国文坛的一位巨匠不谋而合,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谁?(生:鲁迅) 师:对,鲁迅先生思想深刻,他的一篇文章解决了我们的读书困惑。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读书杂谈》。 (板书:杂谈) 【解说】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七年级讲过,学生们也很熟悉,用猜谜的方式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课文题目分两次完成板书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2页,请一位同学读大屏幕上的朗读要求。课件幻灯片1内容: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注意情感。 2.勾画学习词语。 3.思考文中鲁迅把读书分为哪两种? 【出示字词】幻灯片2内容 嗜(shì)好 譬(pì)如 智识(知识) 一叶(一页) 手不释卷 请一位同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解说】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师:为什么“知识”写成“智识”,“一页”写成“一叶”,是鲁迅先生写错了吗?(大家抓住第一篇白话文考虑) 明确:白话文才开始出现,文字不太规范,有些可随意写,相当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放声读课文并思考:文中鲁迅把读书分为哪两种?【解说】朗读法,了解文本内容。 明确:职业的读书与嗜好的读书。 师:追问“那一段重点讲职业的读书,那一段重点讲嗜好的读书?” 明确:第二段重点讲职业的读书,第三段重点讲嗜好的读书。 三、精读课文,明确观点 这两段分别写出了这两种读书的特点,老师读第二段,请同学们概括职业读书的特点。 明确:勉强,苦痛。(板书:职业 苦痛) 请一位学生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考虑这一段写了嗜好读书的什么特点? 明确:趣味性。出于自愿,不勉强,手不释卷。(板书:嗜好 趣味) 【解说】教师范读一段,学生朗读一段。完成朗读的目标。 我们清楚了这两种读书的特点,讨论在你的读书生活中有哪些属于职业读书,哪些属于嗜好读书,辩论是职业读书好还是嗜好读书好?(四人一组讨论分组辩论) 幻灯片3 讨论: 在你的读书生活中哪些属于职业的读书 ,哪些属于嗜好的读书? 明确:凡是痛苦的读书就是职业读书,凡是有趣的读书就是嗜好的读书。职业读书好,是为生存而读书的一种状态。嗜好读书好,因为能张扬个性,发展兴趣爱好。 【解说】讨论法,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明了什么是职业读书什么是嗜好的读书,及这两者的特点。 幻灯片4 探究辩论: 职业的读书好还是嗜好的读书好? 【解说】运用探究辩论法,明了作者的读书观。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学法。 辩论得出的结论“职业的基础上加嗜好的读书,二者结合合二为一。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你太厉害了,与鲁迅先生英雄所见略同。请在第四段找出鲁迅先生表述这一观点的原文。全班齐读这一部分。 原来鲁迅提倡在职业读书的基础上嗜好的读书。合二为一(板书 合二为一) 【解说】突破重点,把握文章主旨。 经过辩论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给青年人的建议是在职业读书的基础上要嗜好的读书,这样语重心长的建议鲁迅先生在演讲的开场白中就说“想到学校是读书的场所,就随便谈谈读书”,“随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内容? 【提示】文中和生活有关的细节。 幻灯片5 合作探究: 作者在演讲的开场白中说:“想到学校是读书的场所,就随便谈谈读书”,“随便”在文中体现在哪里? 比喻论证: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证明观点,通俗易懂。 明确: 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诸如爱打牌。比喻 这篇演讲稿是鲁迅谈读书的观点,是议论文,比喻就是比喻论证。请同学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比喻论证,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证明观点,通俗易懂。如把职业的读书比作木匠的磨斧头,嗜好的读书比作随便逛公园。 (板书:比喻论证) 【解说】突破难点,通过随便一词的分析,学生理解了比喻论证,难点突破。 除第一段中出现随便的词,第五段中也出现了随便一词,体现了演讲词口语化的特点。 (板书:口语化) 鲁迅关于读书问题真的只是随便谈的吗? 明确:不是,鲁迅先生看似随便的杂谈透着对莘莘学子真切的关怀。 四、小结全文,了解写法 首先,本文结构严谨。鲁迅先生先提出两种观点,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紧接着先生对青年的忠告是在职业的读书基础上要嗜好的读书,即合二为一是读书的最佳状态。除结构严谨外,本篇演讲稿善用比喻论证,语言口语化,浅显,通俗易懂。从谋篇布局上看出作者匠心独运,并不是随便谈读书。 我们也学习文中比喻论证仿写句子。幻灯片6 仿 句: 职业的读书像木匠磨 斧头,为饭碗奔波;嗜好的读书像打牌,为兴趣痴迷。 职业的读书像 , ; 嗜好的读书像 , 。 【解说】当堂练习,巩固当堂所学难点知识。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读书,就本单元课文我们连连看。幻灯片7 延伸拓展:我来连连看! 培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柏杨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孔子 书非借不能读也 袁枚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解说】拓展延伸,回顾本单元知识。 回到问卷调查,展示自己精彩的名言。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和导语首尾呼应,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让我们在培根的读书名言中结束本堂课。幻灯片8 结束语: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五、作业布置 1.整理关于读书的名言。 2.读了《读书杂谈》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通过上这堂区级优质课,笔者感触颇深。上一堂好课,课的设计极其重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导语的设计,导语设计的好可以让课堂热起来。比如这堂课,当笔者边看学生的问卷调查边读学生的答案,当读到有的同学认为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开豪车,学生哄堂大笑,师生互相间陌生感不翼而飞,为后来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同时课的切入点也要选好。相同的课,内容一样,大家都这样讲,评委就受不了了,因此角度要新。这堂课抓住了读书有“职业的和嗜好的”读书两个观点开始,没有纠缠开场白和演讲稿的特点。讲到二者合二为一再回到开场白,抓住“随便”解决了“比喻论证”这一难点和演讲词口语化的特点。 其后小结本堂课,小结全文以写法入手。首先本文结构严谨。讲结构时就把内容串了一遍。例如首先结构严谨,开场白点明话题是读书,再讲鲁迅先生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两种,紧接着鲁迅先生提出自己读书的观点,倡导青年在职业读书的基础上要嗜好的读书,最后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再次善用比喻论证。第三语言口语化。 本堂课能想办法调动学生。譬如仿写用本文刚学过的比喻论证来仿写句子,例句是从课本内容而来,紧扣课本。最后的名言展示让课堂气氛更加火热。 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是问卷调查的用法好。开篇导入用了问卷调查,最后快下课时又用问卷调查来结束本堂课,即展示读书名言。还有辩论也把本堂课的气氛推上了高潮,辩论也是一大亮点。当然本堂课也有不足,比如板书的书型没有出来。 总之,感触颇多,一堂好课至少要有两个亮点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火起来。 (蒋彩虹 甘肃张掖甘州区南关学校 734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