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高中语文理想课堂刍议 |
范文 |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展现个人魅力、教学能力的平台,是学生增长学识、认识自我的场所。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设理想的高中语文课堂呢?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激发求知欲──理想课堂的起点 求知欲,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这种内在的精神动力会促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热情地追求并探索知识,从而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所以,在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再根据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合理、准确地制定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并于正式授课前展示与学生,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进行《秋兴八首》(其一)的教学活动时,利用课前三分钟候课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堂学习目标。第一,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利用“四抓”“三么”法去鉴赏诗歌;第二,理解诗歌主旨,感受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而其中的“四抓”“三么”法自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望,这就促使学生对所学诗歌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诗歌鉴赏。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理想课堂的保证 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正是所有老师努力探索的方向。课堂是学生长知识、增智慧的场所,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地动脑、动手、动嘴、动笔,才能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参与是师生互动的必然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倾听、发言、观察、思考、交流并有所得,有所发展。 新课程是“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重视他们的独特个性,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时间和舞台。利用学习小组,实现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平等,帮助学生转换自身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在讲授《老人与海》一课时,教师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即:1.通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并完成教辅资料中的基础填空;2.理清情节,找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包括每次搏斗时老人的身体状况,老人面对的攻击者及数量,老人使用的工具和最后的结果;3.思考:在与鲨鱼的搏斗中,老人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通过预习,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就得到了合理利用。主体情节很快就可以梳理完成,更多的时间留予学生,对思考的结果进行交流。发言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思维的碰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参与的有效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学生大胆地质疑,提出个性化的解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占主体。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提出要“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情感体验,继而会有不同的阅读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理解固然有其独特、成熟的一面,但大多数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不够全面,停于教材的表面;有些理解甚至会在学生中间引发不小的争论。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抛开备课之时的预设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予以肯定和赞赏,即使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也要给予鼓励。在适当的条件下,对学生予以启发、引导,实现师生的继续对话。这样,学生在对话中丰富了学识,体现了自我,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三、教学相长──理想课堂的落脚点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这段话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教学相长。而笔者认为,理想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就是教学相长的平台,只有让教师、学生双方都获得成就感,才会进一步激发彼此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课堂的理想度。对学生而言,学完一节课,对照课前的学习目标,学生发现自己有收获,有进步,有了深入学习的动力,这就是理想的课堂;对教师而言,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备课过程中的缺憾和不足,在与学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解读,有了更好的课堂预设,这就是理想的课堂;对师生而言,一堂课结束后,彼此的关系更亲近,双方都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这就是理想的课堂。 在笔者看来,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伊始就被彻底激发,学生全员、全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最终教学双方都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这样的课堂就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理想的高中语文课堂。 (金晓娟 张掖市实验中学 734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