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建 |
范文 |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也是我们新课改最前沿、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课改的核心就是为了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在师生关系的建构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合作教学中学生主体的缺失 新课程年改革把合作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广大教师也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真正找到一条有效发挥自己作用的途径,没有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方法。许多教师还是在原有的教学框架下思考教师作用的发挥,他们没有走出传统教学的阴影,传统教学就像一条幽灵一样还在他们的心头徘徊,挥之不去。这在许多的公开课中表演的成分过多,做秀的成分过多中可以看出来。许多公开课各种手段都用上了,教师把各种方法都用上了,课堂形式多种多样,花样翻新,力争出彩,但是,他们常常忘记了学生,忘记了作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基本的原则,相反,学生成了为他们服务的工具,是为了完成他们课堂教学的一个棋子,让他们摆布,毫无主体性可言。 作为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充分对话,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充分交流都是合作教学进行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这个对话过程,学生对文本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且没有在内心构建起对文本的意义,他们也就没有办法和别的同学交流,也不可能与教师进行对话,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也就难以建立起来。当然,他们也就没有办法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就是放开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和文本亲密的接触,让他们形成对文本的认识,构建起文本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要真正做到这样,首先就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起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也就是说,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都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教师和学生充分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基础。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充分自主学习,初步形成了自己对文本的认识。这个基础的有无,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教师的讲解,重视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回答,长期这样做必然会使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注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语文是最具个性化的一门学科,读者反映文论也把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作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张扬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自主意识得到提高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二、教师主体的缺失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需要的就是全新的师生关系,建构全新的师生关系就成为课改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了,那么教师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都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挑战。寻找教师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这些处理好了,合作学习就有效果,这些处理不好,合作学习的效果就显现不出来。 作为合作教学来说,我们广大教师虽然对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效果还不明显,最主要的就是教师没有找到有效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方法。教师扮演或者的是放羊者的角色,仍有学生在哪儿吃草,自己则无所事事;或者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学生最终的结果需要教师来定音,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自主意识也就在这样的教学中被泯灭。作为合作探究教学中的教师,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所思考的,理解学生所理解的,认识学生所认识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认识的延伸者,是学生认识的深化者和升华者。每个学生在他们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教师不是要把学生提高到自己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只要在学生原有的水平上,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延伸。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是支援,既是雪中送碳,又是锦上添花。这样,学生才能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真正受益。教师是引领者,他引领学生和他们一起去探求未知的东西,一起向未知领域进发。当然这种未知不是教师的未知,而是学生的未知领域。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一起去探求,而不是他独自去探求,然后把探求到的知识交给他们。 三、师生关系重建的对策 预设与生成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一个因素。许多时候,教师都是围绕教师的预设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生成也是围绕教师的认识或者教学参考中有定性的认识来进行的,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课堂教学紧紧扣住自己的教学预设,扣住自己的教学过程来施教,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回到了原有的教学框架之中,学生很难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有施展的机会和发挥的余地,课堂还是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设计行进,学生无主体性而言。近年来,课改之所以徘徊不前,关键原因就在这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预设太自恋,对精确的教学过程太自恋,对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太自恋,唯独没有想到过学生,没有想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中来。教学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预设,更主要的是为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开来,延伸开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什么时候我们真正将自己的教学预设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我们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达到和谐的境地。因此,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是检验师生关系处理的一杆标尺。教师的预设是从文本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来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中的生成是以学生的课内外学习为基础,还是以学生根据文本、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这些都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既然是合作学习,既然我们已经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手。课堂教学的生成就应该从学生的认识出发,从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出发,既要照顾学生,又要考虑课程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周多瑾 甘肃省山丹县陈户中心校 7341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