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作文写中指导的内涵、特征及策略
范文

    黄莉杰+韦冬余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写作指导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作文教学过程模式是“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三个阶段。其中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备受重视,写中指导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论述写中指导的内涵、特征以及策略,给广大教师以借鉴。

    一、作文写中指导的内涵

    关于作文教学过程,国内外一些专家一直在做研究,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作文教学过程模式是“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三个阶段。写前指导是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主要包括取材指导、确立主题指导、构思指导和文体指导等多个方面。“写中指导是在学生执笔为文的过程中给以指导。学生执笔为文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认识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包括把草稿修改成定稿。”笔者认为,写中指导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将草稿修改成定稿。即学生写成初稿后,交给教师批改前,教师指导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加工,包括遣词造句、书写格式、标点符号以及修辞等方面的指导。写后指导是学生作文写成之后,教师对其作文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以后改进的建议等的指导。这个模式显然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这三个阶段,许多专家学者历年来也做了很多研究,其中关于作文写前指导和作文写后指导的研究居多,对写中指导不太重视,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写中指导不应该有,他们认为学生写作文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散,创造力迸发的时刻,是学生个人思考与书写的过程,如果进行写中指导无异于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这种想法也有合理之处,但笔者认为,写中指导和写前写后指导一样都至关重要。

    二、作文写中指导的特征

    (一)有效性

    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写中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教师先确定作文题目,然后学生按照作文题目进行写作,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指出作文的优缺点,给出改进的建议。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般情况下,教师批改完,整个作文写作就结束了,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修改建议只是看看,很少再去改自己写过的作文,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自然很缓慢。而写中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初稿写成后,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素材、词汇、修辞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指导并给出相应的建议,让学生自己去修改与推敲,最终写成让自己满意的作文再交给老师批阅。这个过程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作水平可以有效地得到提高。

    (二)针对性

    作文写中指导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情况进行指导,对于词汇贫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为难的时候适时提一些词汇,比如形容风景的词汇有哪些,形容人的词汇有哪些,这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都有哪些词汇可以用。对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内容不饱满,思维受限制,不知如何下笔等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描述一些画面或者可能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去想像,去补充,这样既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让学生把内容丰满起来。写中指导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学生作文效果更佳,也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可以针对学生不同作文水平进行指导,对于作文基础好的学生,指导的自然会少一些,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加关注与指导,针对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三)及时性

    作文写中指导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使其纠正。对于学生作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素材不合理、词汇不恰当、修辞不准确、逻辑不严谨等,如果教师不及时对其指导,学生只会继续写下去,这样写下去,作文质量可想而知。写中指导可以在学生一开始出现问题时教师就去指导学生改正,这样的作文“防患于未然”,肯定比写后指导“治病于已然”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写作过程中思维本身就很活躍,这时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学生既能和教师及时沟通自己作文的写作情况,也能对其作文的写作方向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教师的指导方法学生也会记得更加深刻,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作文写中指导的策略

    (一)一文多改

    关于作文写中指导,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修改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正如作家老舍所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学生作文亦是同样的道理,有时候改比写更为重要。

    关于修改,一方面是多次修改。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一篇作文进行多次修改。学生作文写成初稿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其初稿进行多次阅读与推敲,改正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比如用词不当、素材没有新意、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等方面。修改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为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不一样,不能同一而论。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在指导修改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得高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要尽力修改,力求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多次修改要达到使自己满意的目的,经过多次修改后定稿的作文再交给教师批阅。不言而喻,用这种方法写成的一篇作文,质量一定不会低,而且对于学生而言,收获颇丰。

    另一方面是多人修改。由于学生习惯性的语言表达,可能在某些地方存在句子不通的情况,自己也很难发现这一点,这就需要同学之间互改。当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改到满意时,觉得已经没什么毛病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改。我们都知道,学生一般都比较热衷于找别人作文中的错误,学生互改更能发现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再进行改正,作文质量自然会提高。比如一学生写《我的老师》这篇作文,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开始讲新课了,他把每一道题像一个故事似的,讲到扣人心弦时,还会手舞足蹈地舞蹈一番。每当出练习题时,他更是兴奋,总是和我们一起讨论,课堂气氛轻松而融洽。”这时教师先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修改,自己修改好了之后再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最后交给老师的定稿是这样的:“开始讲新课了,他把每一道题,都讲得像一个故事似的,吸引着同学。讲到扣人心弦的地方,还要手舞足蹈地比画一番。每当指导我们做练习题时,他更是兴奋,总是和我们一起讨论解题的思路,师生之间极为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作文质量明显高了很多。学生在自己修改过程中可以更快地提高写作能力。

    (二)分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学生完成一篇作文,要经过审题、立意、选择素材、构思、布局谋篇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运用到一些写作能力方面的要素,比如细节描写、抒情议论、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等,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写中指导时可以针对这些写作能力要素采用分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策略。

    分项训练是指在一堂写作课或一个教学单元只着重训练学生的一项写作能力。比如特级教师郑桂华老师对学生进行写中指导时专门训练了学生的描写能力,她是这样做的:先是完成第一次描写练习,让学生归纳出描写的要领。然后再运用描写要领,修改前面的作品,完成第二次描写训练。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出示一幅照片“双鸭戏水图”,让学生用几句话对其进行描写。学生写好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感受优劣得失,体会好的描写应该具备的特点。然后再和学生一起总结写好一个描写段落应该有的模式和要求。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描写要领修改之前的作品。这次作文指导,学生不仅学习了一些细节描写的要领,也学会了如何在作文中进行细节描写,这种指导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效果显著。教师在这次作文中重点指导训练的是细节描写方面。再比如有一个学生作文中有一段写到了城市的繁华和热闹:“马路上车辆很多,行人很多,橱窗里的商品很多,大卖场的顾客很多,美食天地里的客人也很多。”这段话中,最大的问题是一连用了五个“很多”,词汇缺乏变化,让人读起来没有感觉,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将“很多”这个词替换成不同的近义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列举一些关于形容事物很多的成语或者词汇,然后再让学生去选择应该运用哪些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是这样改正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卖场里的顾客熙熙攘攘,美食天地里更是座无虚席,顾客盈门。”改正之后不仅词汇富于变化,表达也更加贴切。这里主要是对学生的词汇进行训练。

    当然,在分项训练的同时也要适当的进行综合训练。对于学生写的一篇作文要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分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指导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作文写中指导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初稿修改为定稿,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每位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和水平以及作文写作能力进行指导。有些学生自己的作文修改不好,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作文指导时要求太高。比如教師在指导时,要求一个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修改出来的作文具有创新意识,语言幽默。这显然超出了学生所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体验不到“跳一跳就能吃到果子”的喜悦,作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必须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一个学生,教师在指导之前应先弄清楚学生已有的作文写作水平,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达到其可能达到的作文写作水平。比如一个学生写作文时冥思苦想也没有素材可写,无从下笔,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该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找素材,或者让其尝试着仿写课文,给学生指导一些写作的角度。再如另一个学生,如果他的作文水平已经很高了,会写作文,只是语言比较直白,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他多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和一些丰富的词汇,促进他作文语言的进一步提升。

    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尤为重要,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掌握作文指导的技巧外,还要把握学生的作文“最近发展区”。了解整体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便于对学生写作整体进行指导;了解每位学生的写作水平,便于在作文写中指导时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作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使每位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佑军,李爱梅.写作教学的智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

    [4]朱立芳.作文指导应切近学生“最近发展区”[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黄莉杰 韦冬余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