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置身西西里》看学者散文的语体风格
范文

    在当代散文创作尤其是近一二十年的散文创作中,“学者散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说“学者散文”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尚不十分确定,但其大致界线还是明确的。这些散文往往以作者深刻的思想、丰厚的学养和超凡的文字表达能力而别具特色、引人深思、启人心智。像萧乾、季羡林、杨绛、余秋雨等作家的散文莫不如此。陈剑晖先生说:“从主体文体的视角来考察学者散文,我们看到,学者散文的主体文体与语体文体呈现出一种深度交融、相得益彰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当代别的散文创作群体中是较少见到的。”[1]本文试以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的《置身西西里》一文为例,分析一下学者散文的语体风格。

    《置身西西里》是作者雷达应邀赴意大利参加蒙德罗国际文學奖颁奖大会之后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2]这篇文章较为集中而充分地体现了学者散文在语体风格方面的鲜明特色。据我们的粗浅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语词的保留使用

    在《置身西西里》一文中,作者使用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言简意赅的古语词。如:旋即、式微、渊薮、抑或、举凡、优游、粲然、悬揣、鱼贯等。文章中恰当地使用这些词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众皆粲然”、“获奖者鱼贯上台领奖”等句子,比起“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获奖者一个接一个依次上台领奖”,显然要形象生动、凝炼简洁。

    二、文言句式的适当穿插

    在学者散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简捷明了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得益于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有些句子的句式直接就是文言句式。试看《置身西西里》中的这些句子:

    ①有小窗通二厢,教士安坐中央,可倾听跪伏者低诉自已的罪愆。

    ②他的热衷于此道,完全出自对文学的热爱。

    ③国内的纯文学尚且被经济大潮挤到一边,也被文学的通俗潮挤到一边,一再地失落,圈子愈缩愈小,何况这里乎?

    ④褐绿色的斑斑钢锈,说明年代之古老。

    ⑤时近九点,下楼到庭园独步了一圈,竟未遇一人。

    ⑥车手们一般长得高大,英俊,穿着帅气,尤注意发型,大背头梳理得如钢丝网罩,真是油光可鉴,根根风流,足使苍蝇蹉跌。

    ⑦有一广告,画一女郎弯弓搭箭、欲发未发……(按:这种省略量词的句子在此文中共有10余处。如:一中国出访者、一绝色女子、一十字路口、未遇一人、二厢、一黑箱、一中年男子、一小部件、一白纸、一海岬、一室、一角落等)

    像这样的句子,在其他学者的散文中也是俯拾皆是。如:

    ①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到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他感到万分委屈,有投诉无门。(季羡林《幽径悲剧》)

    ②然后由我和騄程陪同,接汪先生同游灵谷寺,款以盛宴,畅谈竟日。(霍松林《缅怀邓宝珊先生》)

    三、成语的使用及活用

    《置身西西里》一文中使用成语很多,如:满城风雨、荡然无存、鳞次栉比、目不暇接、衣冠楚楚、别出心裁、匪夷所思、挖空心思、熙来攘往、殚精竭虑、面面相觑、光怪陆离、彬彬有礼、妙趣横生、阳春白雪、眉飞色舞、耐人寻味、小巫见大巫、惊涛骇浪、火树银花、不得而知等。

    另有一些是对成语的活用。如:源源不绝(断)、身不由主(己)、紧(穷)追不舍、精美(妙)绝伦、逐日的夸父(夸父逐日)等。这种活用在其他学者散文中也很常见。如:

    ①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使得他们三十多年来抛乡离井,异乡糊口的生活,突然增加了光彩……(冰心《每逢佳节》)

    ②船上的人都打了一个趔趄,受到不同程度的惊吓,但都安然无事。(蒋孔阳《尼亚加拉大瀑布》)

    四、四字词语(准成语)的恰当构造

    学者散文中常有一些近似成语的四字短语,这些短语往往言简意深,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如《置身西西里》中就有“深奥难测、摆手严拒、不愠不躁、寸步难移、弯弓搭箭、欲发未发、自拉自唱、跃马昂首、古风余韵、恩断情绝、勾魂摄魄、时移事迁、远遁敛迹、文人雅士、素朴大方、汇集一堂、仪表堂堂”等。

    五、双音节词语的临时组合

    为求文字的简捷,文中有一些用单音节语素临时组合的双音节词语(当然有些也曾有过用例,只是不大常用)。如窥知、痴恋、凄伤、夸示、悬隔、病苦、感戴、深固等。还有一些是同义语素前后位置的颠倒,如晕眩、素朴等。

    六、排偶句式的恰当运用

    排偶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律感。恰当地使用排偶句式可以使文章气韵贯通,读来和谐上口。

    ①那举手、投足、扭臀、回眸,自有种现代派的怪诞和神秘味儿……

    ②看路灯辉映下的“羞耻喷泉”,你会为裸体石雕的美妙叫绝,抬头看山顶上残阳斜晖中的古堡,你会为历史的庄严神往,甚至在街角你看到老百姓自发地保护的一小块方尖碑,也会为人们珍惜文明成果的情操所感动。

    ③只听咔嗒一声,立刻光明大放,一室辉煌……

    这样的特点同样反映在其他学者的散文中。如:

    ①我当时日子实在非常难过。我知道正义是在自己手中,可是是非颠倒,人妖难分,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趣……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季羡林《二月兰》)

    ②这山虽称不上面目可憎,确也不很讨人欢喜。虽不是童山濯濯,却除了一片小竹子和茶树丛之外,只有些未成材的小树,山就变成只有平庸猥琐之状而无倜傥秀拔之容。(何满子《南北湖之什》)

    当然,学者散文的语体风格不光体现在书面语色彩上,在吸收口语精髓方面也有上佳的表现。仍以《置身西西里》为例,下面所举的一些例句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在这些例句中,有使用口语词的,有套用惯用语的,有使用形象生动的拟声词的,等等。

    ①我忽然觉得,我们几个很有点像抛到海滩上的鱼,没着没落的。

    ②不知道文学奖之类优雅的活动怎么个举办法,绅士淑女们谈文学还能谈得起来吗?

    ③巴勒莫市也不过一百万人的光景……

    ④听了这故事,我们都没有笑,倒是下意识地更紧密地团结在王翻译的周围。

    ⑤虽然巴勒莫不是大都会,但我们已感受到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广告流的包围了。

    ⑥……大皮靴格登格登地,一步步向我们迎来。

    ⑦呜地一声,身边擦过一辆摩托,他的提包就不见了。

    ⑧你只见过两条腿的人,买了我的汽车,即可领略三条腿的女人跑得有多欢势。

    ⑨女士们不断吃吃地笑,笑得我们心里发毛,生怕砸锅。

    上面这些语句,显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口语化色彩。在学者散文中,像这样鲜活生动的语言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揣摩的。只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学者散文的书面语色彩,因此口语色彩方面的特点也就只好略而不谈了。有学者评价说:“雷达先生的散文成就绝不仅仅是作为职业评论家也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之类。他的那些最优秀的散文作品全都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征服力!”[3]我们认为,这种震撼力与征服力与其突出的语言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综上所述,学者散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书面语简炼含蓄、耐人咀嚼的特点,同时也很好地展示了口头语言的旺盛活力。通过学者散文,可以看到文学语言中书面语与口语优势互补、相辅相依的密切关系,看到文学语言演进发展的某些迹象和规律。当然,不同的作者,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在不同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也不尽相同,有些方面的作法也许还有可资商酌之处。但总体而言,对学者散文的语体风格进行研琢探讨,对于我们研究语言和学习写作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剑晖.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与文体价值[J].江汉论坛,2010,(1).

    [2]雷达.皋兰夜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4.

    [3]郝雨.浩然气象笔底奔雷——论雷达散文的艺术魅力[J].当代作家评论,2015,(5).

    (刘永桂 甘肃省张掖市体育运动学校 734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