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
范文

    张平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拓宽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

    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常见问题及强化策略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沉淀了很多珍贵的艺术瑰宝。从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层面上看,只有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他们在成长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些珍贵的文化珍宝。语文教育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对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小说、散文、诗词,都记录着先人的思想观念和朝代的历史变迁,将文学价值、教育价值、历史价值深刻凝结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手段,应该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语文教师应抓好小学语文教育的主阵地,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小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更多的民族文化智慧。从根本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守护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吸收和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实现对小学生的全面培养。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都不够重视,对于传统的文学作品、诗词佳作并不在意。尤其是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下,很多小学生从小就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但是在使用本国语言交流时,就会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这一问题是传统文化遗失的前兆,必须要引起家长以及教师的重点关注,以此来矫正学生的文化态度,使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具备更多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形式单一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逐步脱离了保守的教学模式,开始沿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育思路上,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发展局限,在教学模式上仍然比较单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思路难以反映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风貌,更加难以深刻地加深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从传统文化的价值特点上看,因为语文教育的文化风貌和道德教育息息相关,所以在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的融合上,造成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薄弱,无法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发展。

    (二)思想渗透较浅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语言上的教学引导,还包括各项思想渗透,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引导、文化影响、思想约束等。从小学生的思想渗透上看,他们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因此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在传统文化中的语文教育特点上看,因其文化发展过程中蕴含的道家、佛家思想所折射出来一系列精神内涵,会对小学生起到重要的精神指引。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传统文化中凝聚的思想意识领会不深,关注力度也远远不够。

    (三)实践融合不够

    对于小學生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思想并不都是适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因此要想使小学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在一起,就必须要借助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对此疏于考虑,导致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践行力度不够,在具体的渗透状态中,难以将较为晦涩的古典文学转化为生活实践。

    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加深经典阅读,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教师从“经典阅读”做起,积极营造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深度。教师要结合《三字经》《百家姓》等中国古代儿童早期教育的启蒙书籍,根据其特点,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朗朗上口,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价值和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和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育下,理解故事内在所包含的方式和道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要想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就必须要将阅读作为切入点,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例如,在《百家姓》中,教师可以设计“说说名字的由来”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中收集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姓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名字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同姓名人、伟人的笔名与故事,实现学生能够感受到《百家姓》中蕴含的独特价值。再如,对于经典的诗词《锄禾》,教师要让小学生体会到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理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价值含义,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形式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价值。

    (二)创新教学手法,实施多媒体教学形式

    为了改变小学语文教育中单一的表现模式,教师要结合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对联、民间谚语、民间故事等题材的价值,从传统文化入手,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历史了解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不同人物的精神品质,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为内容,向学生讲述人物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从声、光、电、影等方面,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例如,在讲述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表现出来的思乡情切,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亲情的理解。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网络视频资源,组织学生观看诗词分析的小视频、小电影,利用影视资料等不同的形式,使小学生能够对多媒体教学形式具备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利用传统节庆,加深学生的文化认知

    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集中表现在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习俗中,在中秋赏月、春节团聚等方面,教师要让学生针对传统节日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在春节时期,教师要针对具体的节庆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对联、猜灯谜、编织中国结等相关的风俗民俗活动,让学生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弘扬传统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渗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例如,在中秋节,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相关诗词,组织开展专题文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知识的厚重性和深刻性。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融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对传统风俗具备更加深刻的了解。

    (四)取其文化精华,加深学生实践感受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拓展性和民族性,根据这一思想特性,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延伸到课外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中品鉴传统文化。教师要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教材之中的特定内容,还要将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和传统文化相互结合,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并且结合传统文化,开展趣味实践活动,提高學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小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实践和理解。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语文教学改革上看,教师要在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备较高文化修养的人。

    参考文献

    [1]程炯.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师,2011(16).

    [2]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5).

    [3]钱雪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4)

    [4]范剑南.播下一粒种,收获一份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3(75).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