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模式研究 |
范文 | 江霞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想学好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一定的朗读同样也不容忽视。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重要的语文阅读素养。因此,只有深入地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朗读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模式,希望能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标;阅读技巧;朗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言使用是建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基础上的。脱离了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言语积累自然无从触发,答题时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朗读教学部分较为琐碎,教师也没有仔细研读相关的朗读技巧,从而让初中学生对语文的朗读存在不喜欢甚至厌恶的态度,然而,教师对于语文朗读课堂教学模式真的已经一筹莫展了吗?鉴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究竟应当如何运用朗读的教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然而现阶段初中语文在朗读方面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成了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训练 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已经形成了僵化的思维模式,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单词,在学生尚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记忆,再通过课文教给他们难以理解的句子和背景知识,学生就这样半懂不懂地理解文章和生词。除此以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则会认为在有限的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朗读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往往采用“一问一答”或是让学生用默读的方法理解课文,忽视朗读的重要性。 (二)教师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导致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浓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让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者掌控课堂,而让学生作为接收者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整个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教师单方面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也没有办法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整个课堂没有形成一个互动性,没有双向的教学理念,学生没能作为主体,也就发挥不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不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慢慢丧失对语文朗读的兴趣。 (三)学生自身的阅读范围狭窄,教师指导朗读的方针较为粗略 在绝大部分初中里,学生每天阅读的资料仅仅局限于课本和练习册,教师也认为学好了教材也就抓住了中考的核心。这种想法并无大错,但若是想学好语文,学生的语文阅读范围就必须宽阔,包括传统名著,现代小说以及其他语文方面的书刊。老师需要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方法,学生再通过他们喜欢的书籍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而不是因为自身狭窄的语文知识面导致难以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方面也略显不足,即使一部分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适当地朗读,但却因为缺乏朗读的指导方针,使得学生仅仅是为了朗读而朗读,没有心灵碰撞与情感荡漾,导致朗读的效果得不到真正的发挥。 二、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朗读的相关措施 (一)文通相融,多重阅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环节中,听说读写应是其特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分析与讲解课文,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深化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前期导入性学习,要求学生对课文熟练程度达到诵读水准,并把它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要求,进行随堂抽检,也同时对语速、语音等普话水准作初步的相关要求,以督促学生课后自主阅读,逐渐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从而带动学生语言运用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源流并重,强化朗读 基于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初中的课堂教学应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关教师需要在语文课程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调整,由过去较为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掌握,转变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的优化更新,则需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语言朗读能力为核心,充分展示出语文课教师的教学魅力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倡导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基本形式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总之,语文课程教学过程就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锻炼素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强化朗读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过程,教师需要源流并重,在强化朗读环节中做出新的尝试。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树立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想,让朗读变成学生与课文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让朗读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创新的过程。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运用更优秀的朗读教学模式,则需要相关教师在实践中去探索、思考、总结,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开拓与创新。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优秀的朗读教学一定能为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希望每一位初中的语文教师,都能多拿出一份思考与认真,更严谨地引领学生去进行朗读,让学生更好地在语文朗读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文献 [1]黄耘.本科院校语言类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3). [2]陈红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8(7).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