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
范文 | 潘虹舟 摘要:在当今环境被工业污染破坏的情况下,人们日趋意识到保护和重现自然生态景观的重要性。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其恢复和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浙江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探讨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中的建设规范,设计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 湿地;湿地公园;景观规划 1. 湿地及湿地公园 1.1湿地的基本概念 湿地的具有多样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拥有大量独特的物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保障,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公约》指出:“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做成或成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1.2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念 1.2.1湿地公园的定义 广义的理解,湿地的主体为生态景观系统,具备较完整的湿地保护系统,并具备一定的规模。同时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作用,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湿地公园通常分为自然湿地公园与人工湿地公园.自然湿地公园一般是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开展相应的旅游和教育.人工湿地公园一般是重建或者恢复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引进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对城市环境有一定净化作用。 1.2.2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义 国际湿地公园的建筑风格、设施配套、景观设计、人文内涵等应与湿地生态系统及相关的自然环境协调。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具备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普及科普教育等多项活动。 2.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浙江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1设计原则 2.1.1系统保护原则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持湿地资源稳定性,使其可持续发展。 2.1.2合理资源配置原则 合理配置湿地动植物的生态资源,包括其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适当的开展休闲游览及科研科普活动。 2.1.3规划协调原则 湿地公园的应该体现自然野趣,具备湿地自然资源特征。建筑风格应具备当地的地域特征;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因地制宜,选择有益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环保材料。控制和管理各类服务设施的数量与规模,与生态系统相融合,对于其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安排。 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德清县城东南,面积约3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五大内陆湖,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是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基地、国家野生大豆保护区。具有丰富景观结构的天然湿地公园,岛屿交错,动植物种类多样。 2.2设计方法 2.2.1结构分区 国家湿地公园一般包括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服务管理区等区域。 保育区内一般有需要保护培养的湿地生态系统,及珍贵的稀有物种,可设为禁区或限时限制人口数量进入的区域;湿地功能展示区与体验区,可以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允许游客科学的参观体验农业渔业生产。服务管理区一般选择在非湿地景观范围中,提供游客及相关行政和管理机构活动的场所。 下渚湖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两山一湖、一廊一带”的结构分布。 “两山”:塔山和防风山,两座山植被丰富,作为景观结构的背景依托,同时又是具备人文景观的内涵,两山各具特色。 “一湖”:保护性的开发中心湖面及周围景观区域,整个景区的核心区域,保护生态完整和持续的同时,一定程度的开发观赏游览区域。 “一廊”:在下渚湖与防风山之间的有狭长的过渡地带,规划中,与沿线的村落改造结合,使山水之间的绿色廊道既具有原始生态景观地貌,又具备江南民居的建筑风貌特色。 “一带”:景观周边现状多为农业用地,整合规划资源,设计一条的体验展示农耕文化的特色区域带。 2.2.2景观规划设计 A.自然景观规划设计 a.水体景观规划设计 水体设计是指对湿地中的水域面积进行规划设计,包括其中的湖泊、溪流、泡沼、滩涂等景观。 下渚湖河网密集,水资源丰富,保护了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又具备蓄水,分洪,调节水位的作用,湖中遍布600多个形态各异的岛屿,水网交错。在设计规划时,进行有保护的开发,保留原始地形地貌,配合生态驳岸建设。规划中以主体湖面为中心,保留大面积的芦荡湿地和水体,根据水域特征及地形地貌,设计划分为水乡村落、水荡花田、湖山舟韵三个景区。 b.植被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多样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设计规划时,应地制宜,选择本土植物种植。 下渚湖景区东部湿地区域以水生植被为主,湖内大小土墩分布茂密的竹林,古樟树群;沿湖芦苇成片;下渚湖湿地风景区西部区域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塔山为中心,由云岫寺景区、山林特色活动区、林泉野趣景区构成。 B.人文景观规划设计 人文景观规划设计应与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具备较强的地域特征,具有当地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的景观设计。将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充分结合,设计纪念性历史文化景区,同时规划体验民俗文化的游览区域。 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中部规划设计了防风揽古景区位,纪念远古时代防风国的先民首领和治水英雄防风氏;同时结合村落和河道景观,设计一条水街民俗游览线,开展旅游度假活动,推广民俗文化。 3.结语 目前,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将自然的湿地公园保护于建设与城市生态和谐统一,在规划建设中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能合理的保护湿地的自然景观,将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与教育体验有机结合。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自然生态学为基础,美学与生态互融,使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0-123. [2]崔丽娟,Siephane Asselin.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潮洛蒙,李小凌,俞孔坚,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城市问题,2003,3:9-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