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思辨让阅读更加高效
范文

    束小娟

    【摘要】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要素。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提出疑问、去品味语言、去思考问题、去领悟作者情感,这就是阅读活动中的思辨——思考和辨析。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品质;思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思辨让阅读更加高效,如何利用自己的课堂提高小学生思辨的阅读品质,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更加高效,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思辨在品词析句中,让阅读走向更深处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失去“触摸文字、品味语言”这一根基,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了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即使课堂的情境再诗意,即使学生的发言再精彩,课堂也会因缺少语文的味道而不值一提。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从看似平实的词句中读出丰富的内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四年级的学生能读出这个地方很繁华,但这种理解远远不够,因此我在“大不相同”上做文章。我先让学生说说“大不相同”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别处可能是什么样?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再投影当时的中国别处情景的图片,配以凄凉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朗读: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这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别处——房屋破旧,凄苦冷清;这里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他们——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别处或行或站的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骨瘦如柴、衣衫褴褛……后文中还有这样一句“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我问学生:这个“亲人”可能是妇女的什么人? 学生说也许是她的父母、也许是她的丈夫、也许是她的孩子。我再引导学生朗读:这个被洋人的汽车轧死的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父母,她悲痛欲绝,原指望……谁知……;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她肝肠寸断,原指望……谁知……;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原指望……谁知……。这样,在品词析句中引导学生质疑想象、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思辨在文章的空白处,把阅读引向更广处

    文章的空白处就是作者没有写出来的或者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地方,它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回味的余地。我们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这些空白处,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与文本更加亲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去年的树》有这样两句:“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两处都是看,鸟儿为什么看了一次又一次?看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作者都没有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学生通过第一处的“看”,感受到鸟儿经过千辛万苦却只看到去年的好朋友大树已变成灯火,他非常伤心。学生通过第二处的“看”,体会到鸟儿信守诺言唱完了歌后舍不得离开灯火。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想象中体会鸟儿对大树真挚的情感。再如《梦想的力量》一文中写瑞恩为了筹集70元钱做了五件事:为地毯吸尘、擦两个小时窗子、给爷爷捡松果、帮邻居捡树枝、取得好成绩。我问学生:瑞恩只做了这五件事吗?学生能抓住后面的省略号知道不止这五件,那瑞恩还做了哪些事呢?启发学生想象,学生说:哥哥弟弟做游戏的时候瑞恩可能在拖地;家人一起出去散步的时候瑞恩可能在洗碗;别人在睡午觉的时候,瑞恩可能在帮邻居照看孩子……从而体会到瑞恩为了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把阅读引向更广处。

    三、思辨在文本的冲突点,将阅读推向更高处

    在叙事性的文本之中,作者常常会通过故事情节的冲突来凸显主人公的性格品质,教学时老师要利用这些冲突和矛盾,让学生置身于文本冲突与矛盾的漩涡之中,亦思亦辨,进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其思维的效度。如《桥》一文对老汉和小伙子的两处描写: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我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前面要揪下小伙,后面又要推小伙上桥?让学生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从而明确他们是父子关系。在明确了他们的父子关系后,再让学生读揪出小伙子的那一段,把小伙子改成儿子再读,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到这是个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的老支书。再如教学《唯一的观众》一文,我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找到相矛盾的内容:课文开头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一个白痴,而我后来却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是谁引领我在音乐的道路上前进的?她又是怎样指导我的呢?这样揭示出文章矛盾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效度,将阅读推向更高处。

    让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利用文章的空白处适时拓展,抓住文本的冲突点对比训练,提高小学生思辨的阅读品质,让阅读更加高效吧!

    (编辑:陈 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