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河北省邢台市一次大雾过程分析 |
范文 | 张建波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队2013年1月10日到16日的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主要由辐射雾和平流雾及锋前辐射雾组成,在大雾维持的期间我区500hPa、700hPa为较平稳的纬向环流,多受高压脊控制,冷空气较弱,地面为均压场,这为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此外850hPa的暖脊及其以下偏南风,低层的水汽辐合以及近地层弱的下沉运动,近地层逆温都存在是大雾形成和维持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大雾:逆温:冷空气 1大雾天气实况和环流形势: 1.1大雾天气实况 从1月10日开始到16日,我市出现大范围连续性大雾天气,共出大雾站数77站次,其中小于500m站数为47站次,小于100m站数为3站次。 1.2天气形势分析: 从图8可以看出在大雾形成和维持期间,垂直速度在800hPa以下处于下沉区,这种浅层下沉运动利于水汽在低层的的积累,有助于湿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 4 结论 (1)此次大雾过程主要由辐射雾和平流雾及锋前辐射雾组成。 (2)500hPa、700hPa较平稳的纬向环流,多受高压脊控制,冷空气较弱,地面为均压场,此为大雾维持的天气背景条件,此外850hPa的暖脊及其以下偏南风,也是大雾维持发展的重要条件。 (3)低层的水汽辐合以及近地层弱的下沉运动,都是大雾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4)近地层逆温的存在是大雾形成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翠云,吴彬贵,李云川,等。冀中南连续12天大雾的形成及维持机制[J]。高原天气,2012,31(6):1663-1674。 [2]夏立新,黄石璞。河南省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J]。气象,1999,25(7):53-57. [3]王丽荣,连志鸾。河北省中南部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2005,31(4):65-68.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队2013年1月10日到16日的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主要由辐射雾和平流雾及锋前辐射雾组成,在大雾维持的期间我区500hPa、700hPa为较平稳的纬向环流,多受高压脊控制,冷空气较弱,地面为均压场,这为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此外850hPa的暖脊及其以下偏南风,低层的水汽辐合以及近地层弱的下沉运动,近地层逆温都存在是大雾形成和维持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大雾:逆温:冷空气 1大雾天气实况和环流形势: 1.1大雾天气实况 从1月10日开始到16日,我市出现大范围连续性大雾天气,共出大雾站数77站次,其中小于500m站数为47站次,小于100m站数为3站次。 1.2天气形势分析: 从图8可以看出在大雾形成和维持期间,垂直速度在800hPa以下处于下沉区,这种浅层下沉运动利于水汽在低层的的积累,有助于湿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 4 结论 (1)此次大雾过程主要由辐射雾和平流雾及锋前辐射雾组成。 (2)500hPa、700hPa较平稳的纬向环流,多受高压脊控制,冷空气较弱,地面为均压场,此为大雾维持的天气背景条件,此外850hPa的暖脊及其以下偏南风,也是大雾维持发展的重要条件。 (3)低层的水汽辐合以及近地层弱的下沉运动,都是大雾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4)近地层逆温的存在是大雾形成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翠云,吴彬贵,李云川,等。冀中南连续12天大雾的形成及维持机制[J]。高原天气,2012,31(6):1663-1674。 [2]夏立新,黄石璞。河南省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J]。气象,1999,25(7):53-57. [3]王丽荣,连志鸾。河北省中南部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2005,31(4):65-68.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队2013年1月10日到16日的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主要由辐射雾和平流雾及锋前辐射雾组成,在大雾维持的期间我区500hPa、700hPa为较平稳的纬向环流,多受高压脊控制,冷空气较弱,地面为均压场,这为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此外850hPa的暖脊及其以下偏南风,低层的水汽辐合以及近地层弱的下沉运动,近地层逆温都存在是大雾形成和维持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大雾:逆温:冷空气 1大雾天气实况和环流形势: 1.1大雾天气实况 从1月10日开始到16日,我市出现大范围连续性大雾天气,共出大雾站数77站次,其中小于500m站数为47站次,小于100m站数为3站次。 1.2天气形势分析: 从图8可以看出在大雾形成和维持期间,垂直速度在800hPa以下处于下沉区,这种浅层下沉运动利于水汽在低层的的积累,有助于湿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 4 结论 (1)此次大雾过程主要由辐射雾和平流雾及锋前辐射雾组成。 (2)500hPa、700hPa较平稳的纬向环流,多受高压脊控制,冷空气较弱,地面为均压场,此为大雾维持的天气背景条件,此外850hPa的暖脊及其以下偏南风,也是大雾维持发展的重要条件。 (3)低层的水汽辐合以及近地层弱的下沉运动,都是大雾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4)近地层逆温的存在是大雾形成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翠云,吴彬贵,李云川,等。冀中南连续12天大雾的形成及维持机制[J]。高原天气,2012,31(6):1663-1674。 [2]夏立新,黄石璞。河南省一次大雾的机理分析[J]。气象,1999,25(7):53-57. [3]王丽荣,连志鸾。河北省中南部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2005,31(4):65-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