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
范文 | 许梦斐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但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更为重要.国内大量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对解决问题策略早已展开调查与研究,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理论的高度对解决问题的概念、策略以及步骤开展研究.本文是在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所用策略的选择以及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想法,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教与学进行研究与分析,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问题;思维;策略 一、教学建议 (一)建立有机结合,赋予教学思想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其背后所蕴涵的是某种数学基本思想或方法.例如,列表策略背后蕴涵的数学思想是相应的分类或划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种“隐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通过个人去领会,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将知识加以整合、提炼. “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是一个逐步体会、积累经验的过程[1].”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典型的直观背景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合理情境,让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使显性的数学知识与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系统.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新旧知识,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并且贯彻实施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分阶段、有步骤地去实施.还要联系实际,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二)运用直观教学,巩固所学知识 早在中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提出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应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直观地放在学生面前. 直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首要环节.教学中主要的三种直观教学方式为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言语直观.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石,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其思维模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运用直观手段,不仅能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能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提供真实体验,强调发生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言传”起到的作用往往不尽如人意.由于7~11岁的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思考,而要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还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他们在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场景联系起来.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长久以来我们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弱项,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去改善的领域.强调学习的背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问题中有三个用意: 第一,很多的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去观察和理解,进行自我归纳或者批判反思等活动,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二,给予学生现实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欲,体会数学的价值,取得成就感. 第三,這样的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执行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背景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理解并建构起来的.所以教师不应该单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也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更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而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构建,并以此为据,去启发和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当然,教学在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关注形成过程,体验策略价值 首先,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传统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更关注知识的灌输,他们的教学效益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灌输给学生大量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具有选择性和差异性. 其次,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就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策略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策略过程中,突出策略要素,帮助学生弄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策略以及策略的价值. (一)组织回顾反思,掌握习得方法 回顾反思是激发学生优化意识的一个过程,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中选择较优策略.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呈现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集体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和比较出最优方案,选择最佳策略.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完成的作业、作品、计划等进行自我反思,并给予学生正确评价和鼓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十分重要. (二)设计层次练习,巩固形成策略 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是策略性知识,要求教师教授知识时,要把知识从“陈述性”转化成“程序性”.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并且以多样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步体验解题策略的形成,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的设计主要有三个层次,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境而定.一是模仿类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识;二是变化类练习,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策略价值所在;三是综合性练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加以引导,注意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争取照顾到每一名学生. 【参考文献】 [1]韩敏.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6):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