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几点方法
范文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教学效果一直被诟病。笔者在这里就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希望能引起广大初中一线语文教师的共鸣。并以此为契机共同研讨探索,共同进步。

    【关键词】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研讨与探索

    【中圖分类号】G633?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058-02

    【本文著录格式】洪振坚.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几点方法[J].课外语文,2020,19(16):58-59.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困扰中学语文教育多年的难以攻克的堡垒。现在的学生已经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对文言文没有兴趣,因为文言文付出的努力多,效果却不明显。然而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不降反而提高了,现行的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也相应地加大了文言文课文的比重,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要求。在中考的语文试卷中,文言文试题(包括古诗词默写、课内和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所占的分值比重可达29%左右。如此的分值比重,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要重视和强化初中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学习文言文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文化熏陶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淡化工具层面的教学,在文化熏陶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只有这样,初中文言文教学才能走出困境,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里,我结合教学经验来谈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几点方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读”

    首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阅读。主要的内容是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字词,标注不理解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查阅相关资料,基本可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字词。然后老师要在课堂上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评估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注意的是:第一,有的课文已经交代了写作背景,要提醒学生感悟。例如《岳阳楼记》的第一段就交代了写作背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而有的课文是看不出写作背景的,只能查阅相关的资料。例如《出师表》的写作背景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疏后主。”这在课文里是看不到的,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第二,要求学生标注出不理解的内容,包括字词句、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一些较难理解的有争议的字词,需要重点画出并询问老师。如《扁鹊见蔡桓公》中“桓侯故使人问之”的“故”字,旧语文版教材解释为“特意”,而新语文版教材却解释为“于是”,出入之大令人无所适从。这样,学生就要靠老师结合古汉语知识来指导了。

    其次,指导学生课上朗读。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指导学生“朗读”文本。“朗读”文本可以帮助学生提取信息、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引发共鸣、积累素材、陶冶情操。而且《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义务教材把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贯穿文言文的训练体系,并且对诵读训练做了有层次、有系统的安排,提高了诵读要求,加强了诵读指导。在课堂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活泼灵活的趣味朗读:听老师范读再跟读、分小组朗读、分男女竞赛朗读、扮演角色朗读……例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齐王”“邹忌”“妻”“妾”“客”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符合人物身份及性格特点的语气语调。

    二、“推”

    学习文言文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推断、推理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掌握课文内容。这十分重要,学生只有在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下面浅谈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两种方法。

    (一)指导学生结合关键字词、课文的注解并联系上下文推断出句子意思

    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学生如果不是很理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句的意思,则可以引导他们联系句式和意思相近的上一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加以揣摩理解,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这两句话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并不是很难理解。其实,中考语文试卷里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更要注重用这种方法去揣摩理解句子的意思,掌握所考的课外文言文内容,这样才能顺利答卷。在201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里,考的是《晋文公攻原》,其中“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这个句子比较难理解。关键词“期”和“亡”首先要攻克:“期”可以联系七年级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意思来理解(期:约定);“亡”则和小学课文《亡羊补牢》的“亡”意义一样:丢失、丢掉。在这基础上,再联系上文“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和下文“遂罢兵而去”的内容来推断,“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这个句子的意思则变得不难理解了。

    (二)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课文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

    例如学习《公输》时,要让学生理清墨子类比推理“三事”的内容,就先要理解什么是“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同属性,去证明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是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这种推理方法的好处是,能辨明是非,审察异同,使道理通俗而形象,能启发人们去思考,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教师就可以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文中墨子类比推理的“三事”。

    三、“赏”

    “赏”是指老师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沉淀的文化思想(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去欣赏文言文的精华部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熏陶他们的情怀。我认为欣赏文言文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去着手。

    (一)从“形”欣赏

    “形”是指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突出的优美的“形”。如欣赏文言文的优美生动语言,可引导学生从各个作品的名句开始:《三峡》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老师引导学生从这句可学习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写夏水凶险、迅疾的特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寥寥两句,就描绘出洞庭湖美景,一“衔”一“吞”,就赋予洞庭湖以勃勃生命。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衔”“吞”二字來欣赏洞庭湖气势磅礴的美景。《小石潭记》老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和动静结合来写景(潭水源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出源流形状的方法。

    (二)从“神”欣赏

    “神”是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学习文言文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熏陶他们的情怀。

    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老师先生动活泼地讲《卧薪尝胆》的故事,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老师让学生参与讨论“逆境成才”的问题。最后老师可以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明白“恶劣的环境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取得生存和发展:优裕的环境能消磨人的意志,导致人的颓废和堕落”这个道理,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勇敢直面困难挫折,通过各种磨炼来使自己的意志力更坚强,从而增加自己的能力才干。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云:“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学习《出师表》时,可以先播放电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这一段剧情视频,让学生在文章情深意切的语言中,感受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肺腑真情;在感人至深的情境中,让学生形象地体会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临危受命、为国效力的忠诚。老师教育引导学生更应该拥有这样的责任和抱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四、“思”

    “思”指师生课后的反思。

    首先是学生的学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完一篇文言文后的收获:主要是对作者的了解、写作背景的了解、字词的掌握、内容的理解、写作特点的认识、表达手法的学习、主题思想的感悟、所受到的启发、启迪……此外,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也要求学生做自我反省。这要求学生做到至少像“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目标一样“一课一得”。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从课内外的资料收集是否齐备;教学设计执行情况和学情(学生文言文的基础、课堂气氛、纪律状况)是否相宜;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些方面进行反思,在反思时,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分析和资料探讨的理论层面上,应该在课后多深入到本班学生中去,通过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找出一些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的问题,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基础结构,制定出相应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初中一线语文教师应团结一心,直面文言文教学的困难,共同探索出适合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吉胜.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尝试[J].教育文汇,2018(6).

    [2]王梦倩.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刍议——以《为学》为例[J].语文天地,20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