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范文

    刁人昶

    【摘要】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畅游,去领略诗歌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作品、风格、流派、背景等方面,让学生理解、感悟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中的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诗歌;赏析;兴趣;背景;意境;想象力;审美情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诗教,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希腊雅典学校规定,学生在学习中要吟诗。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可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诗歌的美学论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诗歌具有教化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诗人在诗歌中创设的意境,让读者心情得到陶醉,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目前课改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怎样在诗歌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一、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畅游,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歌是运用语言文字对自然、社会、艺术体会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并富有音乐性的一种文学体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所选编目涉猎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我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形成、发展源远流长。从《诗经》中的四言诗到今天的自由诗,每一首诗都有深远的意境、美好的情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绘了一对情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沐浴爱情的阳光,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在古代劳动人民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歌的美在哪里?有对美丽大自然的描绘,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有蕴含深刻哲理的,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矢志不渝表现民族气节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以说,诗歌的美包罗万象,渗透到自然、社会的各个领域。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杰出的代表诗人。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们提高了审美情趣、丰富了艺术修养,读了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领略到草原的雄浑;读了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增添了豪放之气;看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萌生了缠绵之心;读了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产生了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读了冰心的《春水》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学生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去畅游,去提高学习诗歌的兴趣,去领略诗歌中的意境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从作者作品风格、流派、背景等方面,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审美情趣

    何谓“好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九品论诗,“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并认为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为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就其实质来说:高指精神,古指风骨,深指内涵,远指余味,长指生活源头,而雄浑、飘逸、悲壮、凄婉则指不同风格。而西方美学也按诗的风格分为崇高、伟大、美丽、妩媚、乖巧。都与严羽的九品诗论相近似。由此可见,赏析一首诗,要从诗的内涵、精神、风骨、余味、风格等方面来把握;教者指导学生读诗、赏析诗、创作诗要从这几个方面分析、研读、赏析、创意。了解李白所处时代是盛唐,而形成的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才有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了解杜甫创作的高峰处于“安史之乱”时期而形成的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才有了史诗“三吏”“三别”。了解陆游所处的偏安一隅的南宋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才有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由此可见,只有深入地了解作者、作品、诗风,学生才能感悟诗歌的内涵,才能感受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美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从诗歌创设的意境中让学生发挥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创设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与表现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自然、社会融汇的思想感情而形成的艺术空间。诗歌教学必须再现诗的意境,必须以诗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表现出来。

    首先在教学中,教者应多从经典名句里给学生描摹意象,展示情景,拓宽意境。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万紫千红总是春”,淋漓酣畅,意境至极。“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恬淡飘香,意境幽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韵清新,佳景渐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美景……无不是对意境淋漓尽致的描写。

    在赏析的过程中,再逐渐让学生发挥想象,学会独立的分析、体会、揣摩、思索、创意,使学生正确拓展诗歌的意境。由于诗歌的语言凝练的特点,给学生在品评诗歌时,留下丰富想象的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引起共鸣,创造出超出诗歌本身新的意境。在感受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美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融音乐、画面为一体。学生可通过听觉感触诗歌中配乐的婉转悠扬,起伏波澜的音乐美;通过视觉感觉诗歌内容所呈现的风景美、画面美以及人物的动态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感官的积极调动,可丰富学生的想象,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在诗歌的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根植在诗歌本身的音乐美、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的沃土之上的,是建筑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基础之上的,是体现在学生对诗歌的大量阅读、理解、创作等综合能力提高之上的,是表现在教者对诗歌教学的探索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之上的。

    (编辑:李艳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