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弄“诗”香满衣 |
范文 | 梁捷 【摘要】古诗,绽放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优美凝练的文字是古诗的霓裳,曲径通幽的意境是古诗的韵味,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古诗的精髓。古往今来,古诗慰藉、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灵。古诗更以其丰富的题材、深厚的情感陪伴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本文尝试从系统积累古诗,初步培养诗情;情境感受,感悟古诗之蕴;创作运用,寄托古诗之情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感受古诗的情感美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积累;感受;创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有着悠久的历史,绽放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古往今来,古诗滋润无数人的心灵。古诗更以其丰富的题材、深厚的情感陪伴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古诗之情,美在于充满韵律婉转,美在于淳朴温厚。 一、系统积累古诗,初步培养诗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1—6年级学生需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附录中推荐了70首小学必背的优秀诗文。然而,学生背诵这些诗文,大部分是被动应考、反复机械地背诵,记忆零散,没有理解诗意以及古诗传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既要达到《课标》要求,又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古诗,感受古诗的情感,首要是积累各种题材的古诗。 (一)反复吟诵,促进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还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生受用不尽。” 古诗注重押韵,每一句都很有音乐美,通过吟诵,学生初步积累古诗,把古诗的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 (二)归类揣摩,拓展积累 系统积累各种题材的古诗,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古诗接触各种的情感。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不少的古诗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更深刻地表达情感和感受。古诗按内容分类,不同的朝代有着各自的时代情感,四季的景色浓缩了诗人各异的情感,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古诗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小天地,有思念之深切,有重逢之喜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类去感受各种的情感,并进行主题的延伸,例如“悄悄地我走了”,关于离别之情,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走进这个充满情感的小天地。 二、情境感受,感悟古诗之蕴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而古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情境的美。在教学中坚持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活跃古诗教学课堂,还能更好地触动学生的感情。 学生感受父母养育关怀之情,教师组织学生自主编排古诗情景剧,以《游子吟》为例: 第一幕: 时间:一个寂静的夜晚。 地点:孟郊的家中。 人物:孟郊、母亲。 夜色交织天空,简陋的屋子,微弱的灯光,孟郊读书,孟母为子缝衣,环境渲染温馨的母子画面。 第二幕: 孟郊:娘,夜深了,您早點休息吧! 孟母:天气寒冷,你穿上娘做的棉衣,就不会这么冷。 孟郊:娘,您年纪大了,不能再这样操劳了,需要多歇息。 孟母:儿呀,你即将出行,娘一定要把这衣裳缝好了给你带 上啊! 母子深情交谈,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与不辞辛苦,也表现了儿子的孝心。 第三幕: 孟母(伤心地擦拭眼泪):儿啊,你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娘多么盼望你能早日回家。 孟郊(流着泪水):娘,儿知道,您要保重啊! 满满的离别之情和关怀!此情此景,牵引着学生内心的情感。 三、创作运用,寄托古诗之情 古诗短小而句句精华,所营造的意境充满艺术感染力,充满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把所学到的古诗经过吟诵积累以及情境再现的深刻感受,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灵活创作运用,激发学生把所学的古诗进行改编,续编故事以及诗画展示,在创作过程表达内心的古诗之情。 把古诗与散文共读,让学生感受古今的父爱母爱从未改变。母亲对孩子的爱,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是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情景。而现当代也从未停止的文学主题——母爱,出现在课本的有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文章里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同时,我们与学生共同拓展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在朴实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厚的母爱。 经过一系列的同主题的古诗与散文共读,学生内心充满了感想,那么在此情此景,教师可以播放着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思考着把满腔的感情流于笔尖,化作一封封写给父母的感恩的信,把古诗的感恩情怀寄予伟大的父亲母亲。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古诗充满智慧和人生哲理,深厚的情感蕴含于淡淡的文字,却足以让人为之动容。重温古诗,不仅仅看到古诗的文字美,意境美,更应该看到古诗的情感美,美在充满韵味。弄“诗”香满衣,一首首的古诗,让情感之美得到传承,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