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范文

    赖苏银

    【摘要】新课标把阅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目标。为了倡导阅读的风气,扎扎实实地把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任务落到实处,让中外名著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热爱读书,我主要是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培养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推荐课外读物、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对阅读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愿读、乐读、悦读的过程。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热爱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同时,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要做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用心地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与机会,进行长期的培养。

    一、抓住年龄特点,提高阅读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以抓住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例如我在讲《狼大叔的红焖鸡》的故事时,我边讲边给学生留下悬念:当狡猾的狼大叔遇上聪明的鸡妈妈,你猜结果是怎么样?是狡猾的狼大叔吃到了那顿红焖鸡,还是聪明的鸡妈妈胜利了,保护了自己呢?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狼大叔的红焖鸡》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借给他们绘图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都想一睹为快。有些孩子还马上回家让家长给他们买了这本书,在家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第二天回到教室就迫不及待给我讲起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我心里乐滋滋的。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声情并茂地表演,一下子就可以把他们吸引住了,把他们带进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自由翱翔,从而好奇心、求知欲油然而生。

    在讲及《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因为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对话活泼生动,我便抓住契机请了几个同学出来表演,你当小蝌蚪,她当鲤鱼妈妈,他当乌龟……第一轮表演过后个个都能模仿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读起来了,个个都抢着要出来展示,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涌现出一个个热爱阅读的“勇士”。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课堂上表演是学生“创造性的阅读”,与文本对话,把书读活。我们老师可以适当选择这些文章给孩子们出来表演展示,从而激发喜欢阅读的内在动力。

    二、指导阅读方法,体验读的快乐

    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时往往缺乏耐性,有的学生阅读时就是把前几页翻一翻就放下了,或者只是把其中的图画看看而已。为了让学生的阅读不只是粗略地浏览,而是真正地读书,我进行适当的引导。

    课外阅读是我每一天都要布置的一个作业,我让他们把阅读当成课后作业一样认真对待,重视阅读在我们学习中的地位。每一天孩子都需要完成一张读书记录卡,记录卡上需要记录孩子今天读了什么书,读了哪几页,你在阅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让他们记录自己的阅读历程。我还发动家长当孩子们的听众,孩子们在阅读后要向家长讲述内容大意和分享感想。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这些问题都可以找老师和家人交流。在阅读中,我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拿着笔,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画下来,还可以摘抄在“读书卡”上。自己还可以为自己的读书卡画上美丽的图案,涂上颜色,写上自己的心情。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读书卡,孩子们就会很有满足感。到学期结束时学校会对孩子们做的读书卡进行评奖和展示,这让他们更有动力做好自己的读书卡。学生读着自己喜欢的书,说着书上有趣的事,模仿着书上生动的形象,这就是读书的快乐。让学生体验读的快乐,回味快乐的体验。

    三、推荐课外读物,体验“真、善、美”

    广州市教育局为每个年级的孩子推荐了几本适合他们年龄阶段阅读的书籍,我把推荐的书目以校讯通的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为孩子选购或带他们到图书馆借阅。另外,我去学校图书馆为孩子们选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图书摆放在班上的图书角,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借阅。平常在课堂上我也会将教科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书籍的推荐,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我便抓紧契机给他们讲了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从前有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共同生活在森林里,一天,乌鸦找到一块肉,叼在嘴里,准备给她的孩子吃,这时,狐狸称赞乌鸦的歌声很动听……最后乌鸦会怎么样做呢?狐狸得逞了吗?如果孩子想知道就自己看完这本故事书。”同时,我还要求孩子们看完后写一份读后感给我,孩子们都很积极地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并且大部分孩子都有写感想,虽然这些读后感存在许多错别字,语句也不通顺,但是孩子们却因为阅读产生了对事物的思考,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回忆文中人物的经历时,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体验到书中的“真、善、美”。

    四、创造条件,营造阅读氛围

    (一)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我在班级的墙壁、书柜和教室后面的黑板报等醒目处张贴了“读书使人心明眼亮”等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刻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用鼓励和建立榜样的方法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阅读大浪。平时经常在学生面前夸奖爱读书的孩子,如我班的邓习源同学,当他在用词语造句或回答问题时引用到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时,我就及时加以赞美。我引导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要表扬他呢?”“知道。因为他造句造得好。”“为什么他能说得这么好呢?这是因为习源平时看的课外书多,所以他积累的知识也会更多。”这样不但讓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更有自信,而且让阅读习惯还未形成的孩子也有了可以模仿的榜样,大大激励了全班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形成了全班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

    (二)开辟多种读书渠道

    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在班级中设立一个图书角,通过家长、老师捐献,学生自己带一点等方式,把教室后面大大的书柜摆满了适合他们年龄段看的书籍。很多家长反映,他们给孩子买了许多书,可孩子就是不爱看,或者吵着要买书,拿回家翻了几页就放下了,而一旦让每个孩子从家中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成立一个“角”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孩子们因为需要通过阅读后进行交流,这迫使他们有动力把书看完,从而逐渐培养阅读的习惯。另外,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又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学校把图书馆的书籍做成流动书箱,让孩子们阅读的范围更广阔,又可以解决图书角书籍推陈出新的问题。为了达成校里校外大阅读的目的,我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亲子阅读的意义,鼓励家长在家设立书橱,营造全家共读书的氛围,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促进心灵的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功课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生。我们教师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指导好阅读。今后我还要继续总结,探索,不断深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周梅华.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1).

    (编辑:郭恒)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