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地理试题中考核目标的实现路径例析 |
范文 | 高丽 舒德全 摘 要:准确落实考核目标是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必要前提,通过分析高考考核目标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方式,能够对未来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势有所判断,进而提高高三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以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测试第9~11题为例,针对性地剖析了该组试题实现考核目标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高考考核目标;高考地理试题;独库公路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高考内容应体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考核目标。今天的高考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国家未来二三十年的人才储备,所以高考内容改革要通过落实考核目标来实现考试目的。从实施的角度看,目前高考考核目标已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本文以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测试第9~11题(独库公路)为例,阐明考核目标在高考地理试题的体现方式,以期探索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趋势,更好地服务高三备考。 原题呈现(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测试题):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题。 9.该公路位于 A.吉林 ? ? ? ?B.内蒙古 ? ? ? ?C.西藏 ? ? ? ?D.新疆 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 ? ? ? ? ? ?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 ? ? ?D.路面冻融沉降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 ? ? ? ? ?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 ? ? ?D.灌丛荒漠带 一、无图考图,体现区域特征等必备知识的考查 “必备知识”是指学习者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 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世界是地理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高中生通过中学地理系统的学习应具备“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相关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地理学科基础知识[1]”。所以典型区域的位置、气候、地貌特征等知识应为考生所掌握的“必备知识”。 试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原型,立足我国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西北地区进行问题设计。有关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特征、气候特征等知识,考生在中学学习过程中理应有了充分的认识。试题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素材,体现对区域位置定位、区域特征等必备知识的考查。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呈现图表数量不断下降、地理图表信息量减少的趋势,逐渐告别“无图不成题”的命题传统,对区域空间定位、区域特征认知的要求明显提高,强化区域位置、区域特征等必备知识的落实。 二、聚焦真实现象及问题,体现关键能力的考查 “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对所学知识运用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能够解释现实(热点)现象、解决真实问题的知识才是有活力的知识,所以要实现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就要聚焦真实的现象和问题。这样的考查方向以及教学导向是为了培养考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观察能力,帮助考生更好地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考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基本素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对这些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国家对于创新人才选拔的需求。 试题聚焦独库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现象进行问题设计,考生需要获取材料中“冰川、海拔、绿洲”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区域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对材料中“多条冰川、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等信息对区域特征以及季节特征进行解读,进而准确分析“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的原因;调用相关区域的自然带分布特征并结合材料中“750米”的海拔信息可推斷“该公路北端所处的自然带”。试题充分考查考生信息获取与解读、知识调用与运用等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考生能够结合试题所给条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认识并理解地理现象或事物,最终得出合理结论或正确策略的能力。一般认为,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考生的主动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试题对“最美公路”之称的独库公路进行了描述,但试题设问聚焦的自然条件对独库公路常年通行的限制,试图从不同角度引导考生认识并理解地理现象,体现出对考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利用学科知识分析现象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意在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基本理念。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是一个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2]。该组试题并未直接就独库公路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的困难进行问题设计,但是要求考生推测“禁行”的原因,而其“路面积雪严重”这一自然条件自然会引起考生的思考,进而能够理解“禁行”是为了应对该区域冬季气候条件恶劣的措施。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均依托真实情境,聚焦现实问题,围绕主干知识与核心概念、原理与规律设计问题考查对所学知识运用的能力;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置、聚焦地理现象的不同角度考查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提出措施类或解释现象类等问题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立足区域、突出联系,体现学科素养的考查 “学科素养”主要指考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以及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个重点。试题通过“路面积雪严重”造成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直接考查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提供独库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等信息提示该区域的环境以及人口分布等情况,同时提供独库公路为南北走向且贯穿山脉、跨越多条河流等信息,隐含地考查了人类活动对于地理环境的改造。 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主要包括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和地方的综合。该组试题要求考生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高程等要素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确定公路北端地处灌丛荒漠带。试题将“定期封路禁行”的现象定位于“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的时空框架中,引导考生思考某一区域特定的时空特征对于工程建设、开发的影响,体现出对于时空综合的考查。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主要包括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4]。试题以独库公路为素材,重点考查了新疆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特征以及自然带等显著的区域特征,引导考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对独库公路贯穿“多冰川的山脉”等特征要求考生分析解释该公路在使用中面临的问题,旨在考查区域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试题提供了公路南段的海拔以及“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等信息,要求考生推测公路北端的自然带,体现对区域比较能力的考查。 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由于受到纸质测试的限制,该素养的考查往往是较为隐蔽的。该组试题也并未直接考查,但通过对独库公路的文字描述以及定期封路禁行原因分析这一问题的设置,旨在引起考生对于独库公路建设难度的思考,表达了对建设者在工程建设中体现出的强大意志力的敬佩之情。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通过真实问题解决中的措施分析,围绕区域定位、区域综合分析、区域联系以及区域比较等设计问题基本实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四、精选素材、优化情境,体现核心价值的考查 “核心价值”的考查和引导要求考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3],这一考核目标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命题中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将核心价值观的有关要求有机融入试题中;通过试题素材的呈现和设问,引导考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觀、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 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562.25千米,自1979年开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修建,历时9年建成通车,由于建设环境极为恶劣,168名官兵因滑坡、泥石流、雪崩等灾害牺牲。公路建成以后大大缩短了南北疆之间的距离,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集区,带动了我国北疆地区众多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促进民族团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该组试题旨在唤醒考生对于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有机融合了爱国主义情怀等核心价值观。素材围绕我国西北典型区域特征、交通运输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与原理进行优化,体现了地理学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价值,通过现象解释、问题解决等设计将理想信念、奋斗精神等核心价值观进行考查与渗透。 高考是高等教育的起点,决定了国家未来的人才储备,所以高考内容改革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优秀的传统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体现的大国担当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国家成就这四个方向进行考查。 准确落实考核目标是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必要前提,通过分析高考考核目标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利于把握高考试题落实考核目标的路径与方式,以对未来高考试题的命制趋势有所判断,进而提高高三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推进素质教育新征程[J].中国考试,2018(07):43-47. [3] 姜钢.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10-11(003). [4]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 姜钢. 发挥高考内容改革导向作用 助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J].中国考试,2019(06):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