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高考文言断句题探析
范文

    【摘要】解文言断句题的基本方法不外乎在粗通大意的前提下,利用题目所给出的语段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因素来判断句子正确的停顿位置。本文对语文高考文言断句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断句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2014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中出现了文言断句题,一直到2017年,该题都是必考的内容,并且总以难点的姿态出现。于是,如何让我们谈断句题色变的考生掌握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讲,解文言断句题的基本方法不外乎在粗通大意的前提下,利用题目所给出的语段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結构等因素来判断句子正确的停顿位置。而实际利用这些因素断句的过程则往往又是凭借语感快速完成的,一般不会围绕这些因素做太多的理性的思考。就高考而言,并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凭借语感很好地判定断句题语段中正确的停顿位置,依据人名进行理性的思考以帮助断句相对就是更为有效的解题方法了。因为人名在近些年语文高考文言断句题所给出的语段中总是出现的,有时还多次出现;并且人名之前或之后的位置还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选项中设置停顿的地方。归纳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中的断句题,其中所给出的语段在人名前后的位置正确停顿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当人名既可做前一句话的宾语,又可做后一句话的主语,并且前一句话的宾语就是后一句话承前省略的主语的时候,在人名前后的正确停顿位置是在人名之后,此时人名做前一句话的宾语。此种情况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I的第5小题。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本题C选项为正确选项。人名(称号)“八虎”后停顿,“八虎”做前一句话的宾语。后一句话“日导帝……”的主语也就是“八虎”,只是可以承前省略掉。假设让“八虎”做后一句话的主语,即“‘八虎日导帝……”,那么前一句话就成了“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明显讲不通了。干扰项A、B就是这种情况,只不过是为了尽可能地掩饰圆全,把“号”归在了“八虎”前而已,实质上是一样的。

    (二)当前一句话的宾语完备,或谓语是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时候,句子在人名前后的正确停顿位置是在人名之前,此时人名做后一句话的主语。

    (1)前一句话宾语完备的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I的第4小题。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本题D选项为正确选项。“数见军旅”一句,宾语已经有了,那就是“军旅”。如果其后再加“护儿”就讲不通了。干扰项A、C就是如此。

    (2)前一句话谓语是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如2017年全国卷I的第10小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本题D选项为正确选项。“时然后言”一句,意思是“时机适当才说话”。很明显,此处“言”是不及物动词,其后是不带宾语的。干扰项B、C中“时然后言所继叔父”就是不通的。而“所继叔父”恰是“见而异之”所缺少的主语。

    以上就是依据断句题所给出的语段中的人名判定在其前后的正确停顿位置的两种主要情况。区分清楚这两种情况,就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考生从采用类似设题方式的断句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排除两项。统计发现,在从2014至2017四年的语文高考全国卷中,共出现过文言断句题10道。其中,有断人名做宾语的2道,有断人名做主语的4道。从古汉语语法的角度看,也是人名做宾语的时候少,做主语的时候多。因此,前文所述(一)(二)两种情况,前一种较特殊,后一种较普遍;相比较而言,断句题中人名多做主语,语段多在人名前的位置停顿。这一结论,或许可供我们考生在考场中茫然不知所措之时作一参考。

    作者简介:潘千瑞,1984年生,云南玉溪人,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

    (编辑:陈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