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究
范文

    伍丽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自社会、国家、个人于一体,该素质教育体现做人的根本,稳定国家之魂,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改革时代民族精神的荣辱观,这都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教材。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其教育精髓所在,在对孩子文化教育的同时培养熏陶其语文课堂上的素质教育。本文就此对农村语文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教育;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而言是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帜。而对此开展农村教学,普及爱国主义核心价值也是必要途径。在语文课堂开展此类教育更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动性,凭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开展,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和熏陶。

    一、主要途径

    (一)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课堂中,对于学生来说,一堂课的效率如何,多半与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教师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否具有感染力、课堂氛围等都是一堂课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学习,也需要教师自身有较高的素质水平,以身作则,用自己所看所想去感染带动学生,再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开展不同的指导教学。对于自身的仪容仪表更需要做好端正自我的态度;课堂语言的灵活性取决于课前教师是否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得到家长的认可。

    (二)课堂教育主战场的充分发挥

    语文教学课堂其实并不是唯一的主战场,在个人教学过程中,语文渗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人沟通、签字写书乃至看到所想,都是对语文基础的一种锻炼。统一化教学后,在课堂上的思维模式其实是更简单更一致的管理,而当代语文特色教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往多元方向发展的一个过程,这样的有机整合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和提升,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开国大典》课文为例,以富强、民主、爱国的思想主导传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思想和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三)课文主导学习人物形象

    小学课堂语文主要以阐述事物或者描绘个人为主要教材,进行开发阐述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对事件的描述、人物设定的推敲,围绕事情或者人物进行综合阐述,进行感受和想象,让人物形象更为饱满,也让事情发展更能打动人的内心世界。《孔明智退司马懿》一文中,对于诸葛亮与司马懿内心世界的对弈这一个故事情节,作者采用多个词语进行描绘,这种方式方法就是从侧面描述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对待事物时所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所在。在描绘诸葛亮临阵不慌弹奏古筝过程中,以其镇定的动作的侧面语言烘托进一步描述了人物对社会的真实感受。一系列的举例子阐述说明,更加使得全文思路贯通,人物形象更为打动人心。这样的方式方法学习文章,并不只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推敲,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细节判断人物精华所在。以小看大,让学生走进文字深处的世界中去。

    (四)第二课堂的充分运用

    在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学生过多地就是在课堂上听取教师的教学。但是教师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学水平,在长此以往中形成一套自身的教学模式,而该种教学模式的优劣好坏也只有教师自己所被认可,一带一个班的模式很容易将难以记住的方式带给学生。这个时候适当进行第二课堂,特别是农村教育中因地制宜,在乡村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日常所生活的社会中感受大自然以及人文的氛围,了解劳苦人民耕作的辛苦,方知“盘中餐”的不易;亲近大自然的真实,了解世间万物的起源与来源;敬畏自然,懂得世间宇宙的巨大;传统节日的学习,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传递下去。

    (五)语文写作教学

    往往小学生的思维充满对美好事物的幻想,“人之初,性本善”在他们身上显得尤为突出,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无非就是对语言的把控能力不强,或者对于阅读的水平不到位。通过阅读的主要途径将好词好句及时收纳整理,定期拿出来进行反复诵读,尽量把他人的知识结合为自身的一部分,这样有机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在老师的辅助作用下,将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入学生思维模式之中去,结合各方面的条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渗透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这是党和国家对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所提出的重要指示。而农村语文教学为小学课堂的基础教学,以此传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融合教学中去,对国家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也是一個极好的突破口。而人性的真善美来源于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起跑线上了解该有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结语

    总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教师培养过程中应当有机结合,切不可硬搬硬套,这样的方式一不利于理解,二让学生的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目的性的明确,思维模式的活跃,让学生能潜移默化地了解。

    参考文献

    [1]陈艺华.有机融合 价值共生——刍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2]甘英兰.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7(55).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