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刍议初中毕业班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范文

    邓兴旺

    【摘要】读写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毕业班学生面临中考的挑战,读写能力的培养更为紧迫与重要。如何在初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中抓好读写能力的培养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毕业班抓读写能力培养的一些经验、方法与取得的实效。本文对于做好初中毕业班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阅读优先;口讲训练;临场作文;第二课堂;知识梳理;师生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初中语文教材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内容到形式的安排上都有很大的更新,这给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师,他们既要上好新课内容,又要做好应对中考的复习工作。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知识覆盖面广,但又不是课文知识简单的重复。而是特别注重于對语文读写能力的测试。试题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学生只有把学过的知识连贯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圆满答题。这就启示我们,中考总复习要把培养读写能力放在首位,让他们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练就的技能去分析、解决问题。下面着重谈谈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一、优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优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的发达,信息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处理与应对,这就迫使当代人必须具有很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今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也是当前与未来语文教学的重点。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来说,阅读能力都是极具重要意义的核心能力。近几年在各级考试命题中对阅读能力的测试也越来越重视,都在不断加大阅读的量。因此,如何优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自然为人们所关注。

    阅读优先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策略,更是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阅读能力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其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这就是说,要读懂一篇文章,需要灵活运用语文的各种知识和各种能力。为此,要培养阅读能力,就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综合驾驭语文的各种能力。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也包括篇、段、修辞和拼音、标点等;基本能力包括拼读能力、断句能力、释句能力、析句能力、使用工具能力、分析能力、归纳中心能力以及与检验阅读能力有关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鉴赏能力、批判能力、比较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等。

    阅读优先也有助于提升总复习的效率。在总复习中要想方设法促进语文基础知识与实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为了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我们在阅读优先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使之类化,并致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总复习的效率。

    二、坚持口讲训练

    一个初中毕业生,应该听、说、读、写都要会。我们没有因为中考要考读写才进行读写训练,我们认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听读是信息输入,说写是信息的输出,输入愈多,输出就愈丰富;反之输出的高要求,也必然促使输入的增加。就能力来说,听读是属于理解能力;说写是属于表达能力,它们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迁移和促进的。为此,直到初三下学期,我们仍坚持每节课课前进行几分钟的口讲训练。学生或即席发言,或上台演讲,评述周围发生的事件,申述自己对某一问题思考的见解。发言者可叙,可议,可描绘,也可抒情。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直接训练了口才,又间接训练了文才。通过口讲训练,扩大了信息源,提高了论辩能力,培养了敏捷构思、搜词觅句和出口成章的习惯和能力。我们相信这些能力无论对中考还是今后参加社会工作都将是有用的。

    三、临场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平时打基础,初三作文教学还应按常规进行,那种“毕业班不应再搞写作训练”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应试,因此作文教学要加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重点抓好临场作文的训练。

    训练快速行文,做到速度和质量的统一。速度是能力的反映,要培养学生敏捷构思,快速行文,写“急就章”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标志。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试题灵活,学生思考时间加大,写作文的时间相对紧迫,考生要做到临阵不乱,按时完篇,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就需要扎实的作文功底,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对行文速度的要求。为了适应临场作文这个速度上的要求,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我们注意下几点:

    1.课堂限时作文训练。要适当加大训练量,坚持每周至少写一篇,做到当堂命题限时完成。平时勤于练笔,让笔锋磨快,临阵就能发挥作用了。2.平时积累常抓不懈。平时要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每个同学都备有平时阅读摘抄本。3.熟悉各种作文命题形式。平时要把各种形式作文,尤其是一些新的题型练一练,以掌握其要领,见多识广,考试碰上似曾相识的题型,就成竹在脑了。4.养成快速构思习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按题目要求快速构思、立意、谋篇、勾勒全文写作提纲。

    四、抓好第二课堂活动

    初三教学节奏紧张。但我们仍然倡导学生参加适量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们经常向学生推荐时文佳作,以丰富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容。要求学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些见诸报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注意收集来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信息,以积累作文和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生动材料。不少学生坚持常年记日记,抄写自己喜爱的优美诗词,精彩语句。这样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

    五、加强与重视知识梳理

    (一)纵横联系,归类对比

    中学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散见各册课本、课文之中,总复习时应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系统梳理,找出各种知识之间的共同成分和一般原理。这样,学生一旦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那么就可能形成普遍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从而扩大解决问题的领域。

    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时,我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其一,将知识作纵向联系,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如按照各自的概念分类的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按文体知识归类的有“记叙的要素”“记叙的中心”“记叙的材料”“记叙的顺序”“记叙的结构”等。按古汉语的语言规律归类的有“常见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古字通假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等。通过归类把零散的知识类化成系统的知识,将点连成线,再将线连成知识网络,增大了知识覆盖面,为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了条件。

    其二,将知识作横向联系,进行类比,如同类题材的课文作类比:《故乡》与《社戏》;《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等等。这样的类比是属于同中求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的文体的特点。通过上述的“求同”和“求异”这两个层次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各种知识间的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和差别点,这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并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厚积薄发,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要处理好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系。写作能力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一,写好一篇文章,不仅是个语言表现技巧问题。在这里,认识是表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的能力,提高其思想觉悟,就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只能把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我们还引导学生在牢固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去推導,探求新知识,学习技能,例如用汉语造字法的原理去订正错别字,用构词法的原理去填成语,用词本义去推导词的引甲义、比喻义,用句的压缩法去检查病句等等。我们这样做,收到举一反三,温故求新的效益,能比较科学的组织知识迁移,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六、在读写中师生共同成长

    (一)教师坚持教学与业务进修两不误

    由于自己不是师范大学“科班”出身。自知先天有诸多不足,正因为这样,我比一般人更珍惜时间:起床后练朗读,睡觉前练书法,啃古代汉语,钻现代汉语。有相当一段时间,大练“下水”文,我跟学生同时同题完成作文,广泛阅读各种语文刊物,获取各地教改的信息,以求知识不断更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但不影响教学,而且促进了教学;不但不影响抓中考,而且在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学生以读写能力为核心,促进智力全面发展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完成了这些任务,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在知识、能力和智力的三者关系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智力是融会贯通的产物。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初中毕业班应该狠抓读写能力的训练,并以此为核心,带动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促进智力的发展。

    回顾初三语文读写教学的历程,有痛苦的教训,也有取得成绩后微薄的欢乐。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复习指导是件复杂的工作,只有抓住读写能力培养这一核心,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取得实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