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分课堂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
范文 | 高晓凤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进行不断改革,通过改革,教育事业稳步上升。国家的发展和教育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教育的发展充分显示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利用对分课堂来提高教学效率,相关数据显示,对分课堂在教育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重点分析对分课堂在散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散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因为近年来课堂中的学生不愿学、走神的情况层出不穷,这种情况导致教师的教学负担加重,教学效果也比较差。传统课堂在新媒体和网络的冲击下显得更加枯燥乏味,所以教学改革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相比传统课堂的被动枯燥的教学方式,对分课堂通过讨论的教学形式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同时对分课堂与学生用大部分时间讨论的讨论式课堂相比较,也不会压缩教师的教授时间,能够同时将学生的讨论、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讲授发挥到最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散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散文中作者借助优美的语言对美景、美人、美事等进行描写,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写作背景仔细揣摩作者的心境,这是散文学习中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将对分课堂引入散文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散文教学的教学效率,本文将重点分析对分课堂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对分课堂的理念 (一)对分课堂的核心 对分课堂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这两种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对分课堂中要注意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第一,对分课堂的教学形式要保证一半的上课时间分配给授课教师,而另外一半的授课时间分配给学生自主讨论;第二,教师讲课和学生的讨论时间应该错开,学生可以在这中间的时间里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消化吸收,只有经过自我消化吸收,才可能将教学效果提高。 (二)对分课堂的重点 对分课堂还是从学生出发,最重要的是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地动起来,做到参与课堂和自己思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之后,教师应该把一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自己进行掌控和主导,形成一种“对分”的课堂格局,而人们将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命名为“对分课堂”。讨论在课堂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通常教师在讲解完成一部分课堂内容之后,就会立即让学生进行讨论,其实这种做法从教学效果来讲是不太乐观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规律来讲,学生对于刚刚接受的一些新知识是比较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的,所以讨论也不是有效的讨论,应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消化,每个人带着自己对这些内容的不同理解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得出最适合的结论。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通常教师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当时作者的境况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讲解,在讲解完成之后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关于文章的问题,比如说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依据、文章每一个段落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等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先自己独立地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对彼此的想法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 二、对分课堂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散文教學中如何运用对分课堂 在对分课堂中进行散文教学,教师首先应该罗列这堂课中所教授散文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等,强调文章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从而降低课后的学习难度。对分课堂中要搞清楚散文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对这些难点进行重点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学习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的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对课堂内容进行吸收和理解,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散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讨论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学习散文。学生在自己吸收了一部分内容,进行再一次讨论之后,老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对于同一内容,经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课后自己复习,回到课堂再次进行分组学习、讨论,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分组学习,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二)散文教学中对分课堂的重要作用 在散文教学中利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隔堂讨论的对分教学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隔堂讨论”,是对分课堂与传统讨论式课堂的根本不同,也是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散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是对文章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基本的问题有了一个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可以交流学生对散文的理解,通过教师的全程掌控,最后学生都会对散文中的重难点有深刻的了解。散文教学的课堂讨论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心增强。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对分课堂核心和重点的分析,在第二部分分析了散文课堂中如何运用对分课堂和散文教学中对分课堂的重要作用这两个部分。通过对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对分课堂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无须大量投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方法。虽然高度互动,但因为讲授时教师面对全班,而分组讨论时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讨论,对分课堂对班级规模没有限制,大班、小班教学都可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靖.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多元化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5). [2]刘金丽.基于“对分课堂”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学理论,2017(6).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