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力创合理语境,让语言之花怒放 |
范文 | 刘丹瑜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中语言情境的巧妙创设,落实语用训练,达到使学生语言表达更顺畅、更有序和更活泼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基。 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必须把握好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扎实地落实语用训练。教师要善于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寻找教学中蕴藏着的丰富的语用训练点,在合理语境中落到实处,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依托合理的语境创设,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呢? 一、依托合理语境的创设凸显年段特点,使言语表达更 顺畅 【案例展示】 二年级《三个小伙伴》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ɡǒnɡ)出了一个树坑。”】 师:我们来看看画横线的字,你会读吗? 生:拱(ɡǒnɡ)。 师:“拱”字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没几个人举手) 生:是弄的意思。 生:做了一个树坑。 师:你能用“拱”字说一个句子吗? 生:…… 在《三个小伙伴》的这个片段教学中,执教者尝试让孩子联系上下文,学会读“拱”字,理解词义和运用“拱”字造句。起初,学生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后来却又被问得一头雾水,最后能答得上话来的学生寥寥无几。显然,面对二年级的孩子,执教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正处于生活经验还比较缺乏,语文基础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的低段特点,语言表达训练设计难度过大。让其在这种情况下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生活中不太常用的“拱”字并进行造句未免操之过急。 【重构】 【教师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ɡǒnɡ)出了一个树坑。”】 师:我们来看看画横线的字,你认识吗? 生:拱(ɡǒnɡ)。 师:“拱”就是指往前一伸,然后一掀。请你来“拱一拱”。 师:(示范)来,手指并拢,掌心相对,合上。现在它就是小猪的嘴巴,往前一伸,然后一掀。 (生做动作) 师:你们拱好了吗? 生:拱好了。 师:怎么这么快? 生:因为我们有“硬硬的嘴巴”。 师:所以“一会儿”就拱好了,对吗?真轻松啊! 师:请读读小猪的话——“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读出“拱”得轻松、愉快的感觉。 (生读得兴致盎然) 师:谁来模仿这个句子说一说:我拱得很? ? ? ? ? ? ? ? ,因为? ? ? ? ? ? ? 。 生:我拱得很轻松,因为我有硬硬的嘴巴。 生:我拱得很愉快,因为我一会儿就拱好了。 生:我拱得很欢乐,因为这个活儿我很拿手。 重构的案例关注到了低段孩子的特点,通过动作演示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了“拱”字的含义,让孩子在合理的语境中理解和感悟,从而使其课堂参与更有主动性,提高其言语表达的兴趣,使其言语表达更顺畅。 二、依托合理语境的创设理清思维逻辑,使语言表达更 有序 【案例展示】 《“笔下生辉”——校园的一道风景线 》教学片断: 师:多年来,梨树站在校园有各种形象,你仿佛看到了它的什么样子? 生:炎熱的夏天,同学们在树下玩耍。 生:它在升旗台旁边,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生:我仿佛看到梨树开花了。 我调动孩子们的实践体验,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心中的风景线——校园的梨树,从而进行言语训练。但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没有一定的顺序。如果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层推进地创设情境,表达将会更有序。 【重构】 师:(音乐起,唤起回忆)很多年来,梨树站在校园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它的春夏秋冬。请你描绘—— 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梨树上早已是热热闹闹、满树繁花了。梨树的花雪白雪白的,那么多的花,一朵堆在另一朵上面,一串串,一簇簇,密密麻麻;夏天到了,梨树换上了一件翠绿色的长裙,树叶越来越茂盛。微风吹过,树上的叶子动了起来,像在跳一支欢快的舞蹈;秋天,梨子成熟了,散发着满树的梨香;秋去冬来,梨树失去了许多生机,但也别有一番风味。我凑到枝干那儿,用鼻子轻轻地闻了闻,嗯!一股清香味儿在我鼻子里徘徊。 在这一片段教学中,执教者在创设语境时注意分层推进,将校园梨树的样子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剪辑成视? ?频,边播放边配上文字,依次出示“春暖花开”“夏天到了”“秋天”“秋去冬来”,让学生练习说,使语言表达变得更有序。 三、依托合理语境的创设摒弃固化约束,使言语表达更 活泼 【案例展示】 三年级《“笔下生辉”——人物外貌描写》教学片段: 师:你想写的人物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 生:我的表弟,他调皮。 生:姐姐,她很漂亮。 生:我写奶奶,她老。 师:请通过这些外貌描写(出示头发、眼睛、鼻子三类不同图片),写出他(她)的特点。 (出示):一头(? ? ?)的头发,一双(? ? ?)的眼睛,这就是(? ? ?)的(? ? ?)。 生:一头短短的头发,一双小小的眼睛,一个平平的鼻子,这就是顽皮的表弟。 生: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笔挺的鼻子,这就是美丽的表姐。 生:一头白色的头发,一双老花的眼睛,一个普通的鼻子,这就是年老的奶奶 。 执教者试图用头发、眼睛、鼻子这三类图片及以上固定句式,为学生的语用实践搭建平台,这本无可厚非。但恰恰是图片和句式中“量词+人物部位”的形式太多,条框感过强,剥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过分限制了学生的表达思维,使得语言训练走进了逼仄的死胡同,不利于学生表达的自由发挥。 【重构】 师:你想写的人物是谁? 生:我的表弟。 生:姐姐。 生:奶奶。 师:他(她)有什么特点?哪些部位最能体现他(她)的特点?让我们推开记忆的大门,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他(她)的模样。(音乐起,生回忆) 师:请你想一想,并在小组里讲给大家听。 (生回忆,小组分享,师巡视) 师:请你们继续说,你想写的人有什么特点? 生:我的表弟很调皮。 生:表姐很漂亮。 生:奶奶年老。 师:哪些部位最能突出他(她)的特点?请你选用三到四? 个,并写下来。 【师出示:(? ? ? ?)的_____,(? ? ? )的_____,(? ? )的______……这就是(? ? )的(? ? ?)。】 生:一个爱动的身体,一头短短的头发,一个带伤疤的脸蛋,这就是我调皮的表弟。 生:瀑布般的长发,月牙儿似的眉毛,樱桃模样的小嘴巴,这就是我美丽的表姐。 生:花白的头发爬上了头,浑浊的眼睛看不清东西,长满皱纹的手也不再灵活,这就是我年老的奶奶。 在這个片段教学中,执教者让孩子通过回忆,联系生活,先在小组分享,然后在班级交流。学生通过激活体验,思维飞扬,言语在情景中变得更加活泼,更加灵活,更加开放。 综上所述,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教学,要致力? 于借助合理情境的创设,使语言表达更顺畅、更有序、更活泼。当然,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挖掘积极情境,落实好语用训练,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把好关。 参考文献 [1]吴运方.依循年段特点? 巧妙落实语用——《画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C]//张红,刘学山,冯璐.小学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实录[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 [2]李春霞.多元入手,创设有效情境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17(1). (编辑:张晓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