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举隅
范文

    张雪波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精彩的提问是学生的兴奋剂,能开启学生脑洞的大

    门。精彩的提问让课堂真正成为活的课堂,也是师生间进行有效交往互动的载体,它在检查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文本特点,联系课文重难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相应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又会引导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达成该课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着落点;有价值;低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善问或缺乏科学性地随意发问,势必导致课堂时间的大量浪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日本的课堂提问研究,就特别注意区分“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他们认为后者劳而无功,影响甚至破坏教学的效果。之所以徒劳,是跟教师提问不重教材分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而一味贪多求快密不可分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在课堂上提高自己“发问”的水平,不能做零碎零乱的课堂提问,不能做目标不明确的提问,更不能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问题像“定时炸弹”一样扔给学生,一问一答后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一、于难点处设问

    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文本、精心思考后孕育出的美丽“花朵”。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之前,先要潜心会文,寻找问题的“着落点”,并且善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如在进行五年级《杨氏之子》备课时,我发现如果要让学生直接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的“未闻”一词中去领悟杨氏子说话语气的委婉、语言的机智巧妙,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很有难度的。于是,我先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两个文本补白为学生的理解做好“铺垫”,同时,又在此处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同学们,如果仿照孔君平的说法,这句该怎么回答?”学生很快发现,应该是“孔雀是夫子家禽”,再让他们对比句子领悟“未闻”一词的精妙之处,显然水到渠成了。如果说在这一环节中,我直接出示“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对比,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形式太过熟悉,太过“大众化”了,显然不易促使其进行积极的比较和思考。而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既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寻找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又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活动,当他们觉得这个句子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时候,在对比句子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变得高了,思维也更活跃了。

    显然,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要做到潜心会文,进入学生角色,反复读,读出文章的难点,而不是“抱死”一本教材,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那些难度大的问题,我们更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让他们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同时要注意变换角度、变换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有探究的兴趣,进而促使其积极去思考。

    二、于重点处设问

    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若能以敏锐的眼光准确地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归纳综合,去设计课堂提问,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自然融为一体。

    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一课时,我从“七八十台机器发出震耳欲聾的声音”这句中抓住了“震耳欲聋”这个关键词语,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你们曾经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样震耳欲聋的噪声还藏在很多的字里行间,你找到了吗?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既弄清了词语的意思,又通过切身体验回忆了自己身处“震耳欲聋”的噪音中的感受,同时又在全文的字里行间的寻找中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工作的环境之恶劣、劳作之辛苦,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母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慈母情。可以说这一系列课堂提问的设计抓住了关键字眼,由一词辐射到了全文,也由一词照亮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说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不断地去挖掘这些重点词,那么推开这扇“窗”,你和你的学生呼吸到的一定会是自由鲜活的空气。

    三、于文本空白处设问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文章是有留白处的,如果巧加利用,能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内容,而应该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去精心设计,让学生把书读“厚”。

    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从“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中发现,文章在这“无限的眷恋”处是留白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此刻,主席眷恋的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火花瞬间被激活了——“我想,主席一定非常眷恋和儿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一起在自家的院子里喝茶、下棋、聊天。”“我想,主席肯定在想,小时候的岸英长得是多么的虎头虎脑”……可以说,这样的回答,是学生调动了自己全部的生活经验和全身心的热情在积极参与的。当我在此文本空白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回答后,我发现学生内心的体验更细腻了,主席老来丧子的那份悲痛在这“无限的眷恋”中也越发沉重了。

    当然,课堂教学并非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善于从文本中挖掘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还要掌握提问的艺术。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中,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搬硬套地照用课前预设好的问题一个一个“抛”给学生,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及时调整提问的次序或难度。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提问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儿地等待、追问等浪费课堂时间的低效提问现象。

    2.注意提问态度,锤炼语言

    提问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楚明确,提问后不要再重复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倾听教师提问的习惯。提问时态度要亲切自然,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否则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不能安静地进行思考,也就不能畅所欲言,尤其要注意不能心急地追问学生。

    3.注意用心倾听,及时反馈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有时学生回答时没有进行缜密思考,只是脱口而出,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详细、完整地回答。若回答错了,教师就要及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不能毫无原则地一味表扬。只有依托这种耐心启发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才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面向全体学生,多向交流

    课堂提问是和全体学生之间的一个信息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尽可能地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思考,做到让每个大脑不偷懒。

    总之,课堂有效提问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能“以问促问”,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释疑、解疑的过程中,也能够自觉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强度和广度得到提升,同时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呈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谈[J].江西教育,2013(33).

    [2]陈安宜.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0(6).

    (编辑:张晓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