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古代诗歌教学“长短脚”现象的体会
范文

    王琴

    【摘要】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教学大多注意对文本的解读,忽视了音韵的赏析,这种“长短脚”的诗歌解读现象不利于整体把握诗歌。所以,本文从音韵、吟诵、写作三个方面整体阐述诗歌的教学,以期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长短脚;音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诗歌,正是可以用来歌唱的诗,所谓诗,古语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者也”,诗歌的教学主要强调其情感的抒发与天然的韵律结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诗歌文本的解读上,即主要对其写作手法与情感抒发进行详细的解读,忽视了诗歌本身的韵律结构之美,这种“长短脚”现象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其对诗歌的赏析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文字中。本文主要从音韵、吟诵、写作三个方面来阐述诗歌教学,将诗歌的教学从字词到意境、韵律等多方面进行赏析,以期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一、从诗歌音韵上,赏析诗歌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其文字音韵进行加强,通过梳理这些知识点,使学生了解诗歌音韵之美。现代的诗歌教学中,对音韵教学不够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为学生讲解音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音韵的知识较多繁多,加之考试中并不要求考,所以教师不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种是韵脚与感情表现中,一种是平上去入四声于诗歌中的交替使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表现感情。

    比如,在《诗经·木瓜》的教学活动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歌的第一章中为阴平韵,第二章为阳平韵,第三章为上声韵,在每一个章节的每一句或每个字中都有字音高低的变化与情感的转合。在这首诗歌中,首句“投我以木瓜”中的“木瓜”两个字读音应该高于后文琼琚,从常识上看,琼琚的价值要高于木瓜,但在吟诵中,将木瓜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古代礼仪之中,有一种说法叫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本文中前者与后者并不是正常意义上价值,而是一种蕴含报恩思想的价值观念。从诗向琼琚、琼瑶、琼玖等自然过渡,而最后一句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在三个章节中都是重合的,有一种意蕴悠长,章节反复咏唱的音乐美。在赏析中要更加注意,从诗歌音韵的角度欣赏,通过反复的学生咏唱能够加强诗歌的音乐感,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从诗歌朗诵中,赏析诗歌

    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在朗诵环节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演示,再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的朗诵技巧无法得到提高,使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判断诗歌的朗诵节奏与方法。诗歌朗诵对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韵律的判断,可以减低朗诵的难度;另一方面,这种朗诵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的教学案例表明,在诗歌教学中,加入诗歌朗诵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與学习兴趣。

    例如,在诗歌《诗经·蒹葭》的教学活动中,这首诗歌是四言句,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发现在朗诵时可以使用“二二”拍,使之有节奏、韵律。第一章主要押“ang”韵,第二章主要押“i”韵,第三章主要押“i”韵,其每一章的韵脚皆每句句尾加第一个半句的句尾字。如第一章中的韵脚为:苍、霜、方、长、央。同时,诗歌广泛的使用了如苍苍、采采等叠词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等叠章,将同样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咏唱,有一种一唱三叹的美感。在诗歌教学中,从其字声格律出发,按照特定的音韵进行咏唱,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转变其对诗歌的认知,使得诗歌变成一种可以欣赏的作品。诗歌是以诗为歌之作,所以很多的诗歌都会带有一种音乐性,能够将其谱曲歌唱,教师在教学中要尤其注意其音乐性。通过简单的音乐节拍或咏唱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诗歌自身的美感。

    三、从诗歌写作上,赏析诗歌

    在诗歌的写作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每个诗人的诗歌有其独特的特点,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洒脱,有的质朴,且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诗歌作品风格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诗人诗歌创作的时期与诗人自身诗歌的特点,使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等方法,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诗歌。

    如在诗仙李白的写作中,似乎离不开酒,对李白写诗的印象是:李白与友人一起喝酒吟诗,高谈阔论,待到喝酒酣畅之时,直接提笔写诗,一挥而就,洋洋洒洒的进行诗歌创作,作品完成后,一字不用改。如,其写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其中开始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大气磅礴,写出李白心胸宽广之势,而结尾两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将愁变化为一种较开阔的心绪,文中丝毫不见其愁绪。而在其他作品,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愁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范仲淹的《御街行》写到“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同样是愁意,其他人的愁绪中掩盖着一种自身的忧愁之感,而李白笔下的愁则显得那么的洒脱、大气,甚至短暂的愁绪只能使他更为洒脱。

    又如,诗圣杜甫的诗歌,杜甫和李白处在同一个时代,其年龄差距不过12岁,但两者在诗歌的写作风格上大不相同。李白诗歌有一种盛唐豪放之情,而杜甫的诗歌则是一种沉郁顿挫之感。如,其《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人的感情蕴含于自然万物之中,较为婉约地写出了其中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杜甫的诗歌在写作中,大多以实景加以加工写作,所以在句子与字词的应用上不会如李白诗歌一样华丽洒脱、豪气吞云,而是有一种久经磨难之后的沉郁之感以及自身的质朴之感。其诗作大部分较为含蓄,蕴含着浓重的忧国忧民情绪,但也有部分诗歌有洒脱之意,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诗人写自身的喜悦之情是这样写的“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短短几句描绘将一个富含喜悦之情的诗人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写出涕泗横流、富含喜悦之情的诗人形象。

    四、结语

    古代诗歌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单纯从诗歌文本的解读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故此,需要从音韵、吟诵、写作上进行诗歌的赏析与教学,使学生能够自行感知诗歌的韵律之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在吟诵中掌握诗歌的特点,提升其诗歌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毓文.对古代诗歌教学“长短脚”现象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9(1).

    [2]刘丹丹.初中语文新教材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2019(4).

    [3]胡进.借助古代诗歌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

    (编辑:马梦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2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