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朗读展现语文教学的精彩
范文

    王莉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展现语文教学的精彩呢?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通过品词析句,读出画面;创设情境,读出情感;示范朗读,引起共鸣;尊重个性,读出味道。

    【关键词】朗读教学;品词析句;创设情境;示范朗读;尊重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各个年段都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获得感知,通过朗读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可以通过朗读感受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布局谋篇的巧妙、感人至深的情趣等,进而对文章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激发情感的共鸣,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培养语感。因此,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非凡,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的意义。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课堂,利用好课堂,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朗读,读出语文味来。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如朗读过程流于形式、缺乏方法的指导等,导致朗读处于教学的边缘。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了如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品词析句,读出画面

    好的朗读不仅能够传递情感,而且能够再现画面。被选入教材的课文大多是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美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出画面来呢?一篇课文总会有一些画龙点睛的关键词句,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咀嚼品味,更容易读出画面。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其中有一段文字:“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指导学生朗读本段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找出描写作者、乘客和艄公不同表现的词语。学生朗读后,圈画出了相应的词语。作者初次感受“提心吊胆”;艄公却很“沉着”“专心致志”,既“小心地”又“大胆地”;乘客则“谈笑风生”“从容浏览”。继而问:作者和乘客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呢?请你再读这篇课文。学生带着目标重读课文,感悟到作者的“提心吊胆”,是由于羊皮筏子很小,乘客多,而黄河的浪水大,害怕羊皮筏子会被黄河水吞没;而乘客的“从容”是源自对艄公的信任。教师接着描述:“这真是一位勇敢、机敏、有着高超技艺的艄公。相信理解了课文,现在朗读,感情一定更深、更真了!会读书的人,能把一个个字读成一幅幅画面。你能做到吗?试着读一读。”这时,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赋予了文字丰富的情感和清晰的画面,让听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二、创设情境,讀出情感

    实际教学中,学生朗读常常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往往和他们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有关。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内容、语言材料、学生个性等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巧妙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容易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心”的效果。

    比如《大江保卫战》中描写黄晓文的事例,有这样一段文字:“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师: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过被刺扎脚的经历吗?或者皮肤擦破的经历吗?说说你的感受。

    生:文章写黄晓文“三下两下”就把脚捆结实了,说明黄晓文根本不把伤痛放在眼里。而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皮外伤,就感觉疼痛受不了,需要马上去医院,所以说,这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勇敢!

    师:首先,老师要表扬你,你将自己生活中的相似经历和黄晓文进行了对比,这种方法很棒!通过对比,你可以感受到他的英勇!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就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带进课文,切身体会里面人物的真情实感。黄晓文不觉得疼,可我们的心在疼,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联系了自己的生活情境,朗读自然入情入境。

    三、示范朗读,引起共鸣

    学生是天生的模仿者。课堂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同样能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运用恰当则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于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教师可以带头先进行范读,渲染学生情感,让学生体验情感与文本的共鸣。例如教学《月光启蒙》一文。

    出示: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里描写了夏夜的月光美,闭上眼,静静地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用舒缓、柔美的声音进行范读,学生从语调、语速上已感受到了月夜的宁静。接着可以指名朗读,激励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传达出文字中所描写的夏夜美妙,让大家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还要注意让学生在朗读时,不要只简单地模仿老师的阅读情感,而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朗读,达到“情”与“文”的结合。

    又如教师执教作家马朝虎的《水》一课,在教学母亲用一勺水给四兄弟冲凉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四兄弟对于一勺水的享受,老师在学生反复朗读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配乐范读。伴随着舒缓美妙的音乐,教师入情入境地进行示范朗读,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所描绘的独特感受中。当老师读完后,学生仍然回味无穷。此时,再高明的朗读技巧指导,也比不上教师的示范指导。

    四、尊重个性,读出味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的形式来体验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获得更深层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从中体验文本情感。

    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第七段中描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然后说说读后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有的说从“浑身”可以看出洪教头很狂暴;有的说洪教头很贪财;有的说洪教头应该是非常在意面子的。有一处描述的是林冲已经将他打倒了,他却还跳起来挑衅。说明他是一个极其爱面子的人;还有的说洪教头有些自不量力、太自以为是。“洪教头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说明洪教头心狠手辣……接着评价自己眼里的林冲。有的学生认为林冲不但武艺高强,而且非常机智,如他把棒一横,便抡起棒一扫……学生的不同观点,老师进行了总结。对于课文中描写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这一场面,真的是扣人心弦。大家还想不想再读一读呢?学生齐声回答想。

    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人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有了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这一环节就会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味道来。可见,用好朗读,精心设计朗读,必将展现出语文教学的精彩。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而不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通过指导朗读的形式,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切身体验和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再开展阅读的教学,以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卢偓.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