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
范文 |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主要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它包括学生的言语学问、言语技能、文化积淀、学习方法及人文素养等,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初中这一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高速发展期,加强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那么,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呢?本文主要从注重阅读和课外诗文积累、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写作教学等几方面进行简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学生;语文素养 引言 《义务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和前提是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语文素养主要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最基础的、较稳固的、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等学识修养及情感、意志等人格修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文学审美、思想情感等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能力进行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优良个性、健全品德人格。下面列举一些具体措施。 一、引起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课前。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前,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要对初中语文课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合理科学设计教案。同时,教师要提前安排预习作业,好让学生搜集寻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对于简单的抄写作业,这样的作业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搜集关于蝉的知识或是描写关于蝉的文章和古诗,在学生准备充分的前提下,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资料能力的同时,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课中。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再现课文情境或是进行分角色朗读。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扮演皇帝、仆人或普通民众,然后再现课文内容。这样一来,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完全发挥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情景再现中理解课文,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3.课后。教师在语文教学后要评价和反思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对学生评价要全面、科学、带有鼓舞性,让学生不失去斗志的同时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教师也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改进课堂中不好的地方,更好地促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不要只是布置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要注重作业对学生语文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对学生布置“你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要怎么做”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有利于学生坚强勇敢等美好品质的培养。 二、注重阅读课堂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 1.依托课文,让学生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增强他们的节奏感和语感能力,从而达到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语文教材中的所有课文都是专家们精心筛选过的,在用词用句、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因此,在閱读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读透、读精语文课文,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课外文章阅读。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朗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们通过跟着音频读、自主朗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感觉美、提高审美意识和锻炼语感,学生不仅可以加强语言积累,还可以加强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学习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这篇文章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具体字词和段落分析,让学生感知春天的美好光景,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来刻画景物,不仅是对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的提高,更改善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语文知识能力,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阅读经典作品,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外,更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名家名著,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从而加强文学涵养和文化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一个人的气质、性格特征产生巨大的影响,他的文化底蕴也会表现出来。《语文课标》中提到“要注重对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培养,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要“多读书、读好书”。然而,根据一些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学生阅读量很少。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积累,教师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至少1个小时,而且完成读书笔记,抄写作品中的优美字句或段落,并写出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与思考,在语文课上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在大家互相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3.诵读经典诗词,背诵名篇佳句。孔子言:“不读诗,无以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占据一席之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经典诗词,可以让学生在诗的国度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体验文化的陶冶。初中阶段也正是需要大量积累背诵古诗文的阶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每天自主选择背诵一篇课外古诗词,并在课前邀请一名学生分享背诵。 课堂阅读的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积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重要的,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还培养了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喜爱之情,对促进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格修养上具有关键作用。 4.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指引。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立意深远、文采斐然的文章,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文章德育教育的挖掘,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诚实正直、爱国情怀、敢于担当、友爱孝顺等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注重学生的写作教学 1.每天为学生布置一篇练习作文。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每天都要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并在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教师还可每天制定一个课题,如写一个人或是写一种事物,总之要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作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们摘抄文章中或其他作文中的精彩片段并背诵下来,作为每天的作文积累。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让学生每天完成一次作文练习,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在不断地修改和积累下才会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也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 2.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要仔细修改评价学生们的作文。对写得不好的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保证学生在下次写作时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鼓励写得好的同学积极投稿或参加作文赛,来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养,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是课堂的构造者与参加者,是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语文专业素养,在注重讲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人格等的培养。教师可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理解课文,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如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三峡景色的图片或是相关视频,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对文章中描写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等景象有一个更深刻直观的了解,从而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有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教師除开展传统室内教学外,还要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材与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来加强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要想获取知识,教师要指引学生收集与要学习的知识有关的信息,可以在图书馆查找筛选资料,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这个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提高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动脑的能力,这样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创作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循序渐进的、不断摸索的一个长期进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善,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重视学生的课外积累,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桂林.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途径摭探[J].成才之路,2020(6). [2]翁火銮.深化阅读教学? 提升语文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0(5). 作者简介:吴旭文,1970年生,浙江义乌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