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
范文 | 【摘要】教师要想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习习惯可以推动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成为学生一生的品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9-0099-02 【本文著录格式】裴勇纲.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09):99-100. 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高中阶段,都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课程,特别是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分数在逐步提高。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意识到给学生传授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教师总是急功近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顾给学生传授一些帮助他们考试的方法,是为了考试教学,忽视了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虽然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可以得到提高,但是长久下去,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重心向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倾斜,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听与说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两种途径,是获取知识、能力的方式。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这是很有必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类课程,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后,就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学好怎样与他人相处。 (一)讲普通话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讲普通话的情境,因为习惯需要在情境中养成。语文教师应该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运用普通话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教师要苦练普通话,尤其是方言地区,如果教师运用方言给学生传授知识,那么试想,学生也不能学好普通话。主持人王小丫苦练普通话的事情已经成为了佳话,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优秀的央视主持人,在练习普通话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在厕所中读报纸,这种精神是教师需要学习的。学校在选派教师时也应该衡量教师的普通话,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讲普通话的习惯做好铺垫。当学生在练习普通话时,教师也要对其进行监督,每天让学生抽出一段时间朗诵诗歌、儿歌;还可以组织“讲普通话”的比赛,让学生回答或者讨论问题,如果发现学生有不标准的地方也要及时帮助进行改正。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他人说话时要集中精力,一边倾听一边思考,了解他人讲话的主要信息,抓住重点,并且需要做到转述。在生活中,倾听时一种美德,也是对人的尊重。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表率,在学生发言或者提出质疑或者在與学生进行交谈时,要做到认真倾听,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流利回答问题,回答的内容是否清晰,教师都应该耐心倾听。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时,教师要明确提出要求,并根据要求指导学生,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倾听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倾听的好处。运用激励肯定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可以做好倾听。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 (三)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在终身学习时代,教师也要“活到老,学到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丰富自己掌握的知识,特别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才能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要想得到良好的教育,就应该得到教师的指引,因此,教师接受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在培训中,教师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自己则积极融入教学中,认真研究语文课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心喜欢语文课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在讲授古诗《凉州词》时,应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带领学生有效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带领学生齐读课文,引导学生对古诗中的字形、组词进行理解。像古诗中有两个多音字,分别是间和度。第二步,对重点字词进行理解。其中黄河远上就是黄河源头的意思。古城就是孤零零的戍边城堡的意思。第三步,理解个别字词的意境。像杨柳有想念故乡亲人的意思;何须怨的意思就是不必怨。第四步就是理解整首古诗中传达的道理。学生从这首古诗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后,在学习其他古诗时就可以有序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古诗的习惯。 (四)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在新课改下,语文课程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语文素材被充分运用,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铺垫。教师要想实现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除了在课堂中教学,还应该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外活动中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将课堂内外连接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明白,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透彻的理解,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像识字、写字上,就有铅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等比赛,这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书写习惯。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不能只是在口号上,还需要长时间践行。 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配合 家庭教育对学生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家庭教育出现错误,那么就会阻碍学校教育的发展,也不能推动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良性发展,协调起来,这样才能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成长。学校也应该做出努力,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首先,应该帮助家长树立全新的思想,不能给孩子过多的压力。素质教育才是大势所趋,因此应该向家长介绍素质教育不是应试教育,是从孩子的全方面推動孩子的成长,教师要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当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后,父母就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因为习惯可以推动孩子学习,孩子会自觉学习,学会分配事件,意识到语文课程的作用。 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交流互动,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运用多元化方法。比如,家长会就是与学生家长互动的方式,针对学生在家庭中的状况、在学校中的状况,都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借助家长会,教师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家庭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如果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不理解的字词,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应该让孩子学会查字典;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孩子写字不认真,没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就要提醒帮助孩子指正,不能纵容孩子,长久下去对孩子的身体就会造成危害;家长也要多提醒孩子阅读,并且为孩子提供阅读的环境,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不能在旁边看电视、聊天,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家长还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否则在管教孩子时就没有说服力,孩子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在家长会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教师还可以借助给家长的一封信、家校热线等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关注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情况。相信在家校合作中,孩子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要给他们提供快乐的童年,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底。在新课改下,充分考量语文课程的特征,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关怀,从全方面培养学生。教师应该从当前的语文教学情况着手,秉承客观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惠娉.谈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J]. 才智,2020(2). [2]依再提古丽·依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赤子(上中旬),2014(9). [3]白瑞芳.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15(32). 作者简介:裴勇纲,1978年生,甘肃天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