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为文本多开一扇“窗” |
范文 | 【摘要】正如哲学中所讲的“前进中的倒退一样”,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暂时的有悖于前进方向的倒退,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在改革实验的过程中走进了一些误区(如教材作为一种“标准”被教师刻板地“教”、被学生呆板地“学”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意识到不当后又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关键词】文本;创造性;文化;生活;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027-02 【本文著录格式】穆振成.为文本多开一扇“窗”[J].课外语文,2020,19(19):27-28.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真切地感受到课改带来的种种变化——如今,走进语文课堂,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温暖激励的评价语言会扑面而来。然而在发现这些欣喜的变化的同时,也不难发现教材作为一种“标准”被教师刻板地“教”,被学生呆板地“学”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恰恰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大家不应该把教材作为一种标准,而应该作为一种载体,从文本中寻找语文学习的“通道”,打开语文学习的“窗口”。 一、为文本打开一扇“文化视窗” 《課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以“汉字”为起点,感受中国文化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学习识字”成为教学的难点。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探讨。于是,也出现了灵活实用的识字方法,如“部件组合法”“熟字加偏旁”等。例如“漏”字的教学便可以采用“部件组合法”(即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屋子头”,然后一个“雨”)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斯霞老师是这样帮助学生来记住这个字的。 师:同学们,“漏”字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生: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屋字头”,然后是个“雨”。 师:对,“三点水”表示的是外边下雨了,可是屋外下雨,屋里也有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屋子怎么了? 生:漏啦! 透过斯霞老师教“漏”字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斯霞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了字义,认清了字形,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智慧,一种创造,一种文化,感受到的是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学生会在学习“漏”字的过程中悄悄喜欢上中国的方块字。这一过程也正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所以,教师应该用心设计,把识字教学作为一扇学习语文的“窗口”,而不应该仅仅定位为单一的教学目标。这样,透过这扇“窗口”学生才能感受到更多的中国文化,爱上语文。 (二)以“主题”为关键词,链接出人类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但是,单凭每学期的二十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家只能依托教材,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验情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形成能力。例如:学习了北师大版第九册“危急时刻”单元后,推荐学生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学习了“方法”单元后,引导学生阅读《童趣奇炫智慧锦囊》;学习了《一个苹果》后,发动学生阅读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一个学生看完了《鲁滨逊漂流记》后,在日记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挑战赛,挑战无极限,面对挑战坚强的人会更坚强,软弱的人则更加软弱。朋友,你能经受住条展的考验吗?别怕,让我们一起上路!”可见,学生在阅读中已经被主人公焕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并且在自主阅读中,在欣赏主人公的同时,已经形成了积极的价值观。 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结合学科特点、文本特点,挖掘出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因子”,为文本开一扇“文化视窗”,让学生透过这扇窗口感受到更多的文化气息,让他们在语文的熏陶感染中成长。 二、为文本设置一扇“生活立体窗”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门扉,让语文与生活接轨,让语文学习充满生活气息。 (一)让生活解开学生语言的密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语感差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但是,当教师适时巧妙地把孩子引入生活情境时,一切将不再那么复杂、困难,相反大家会发现孩子原来那么从容、自信。如《修鞋姑娘》(北师大教材第十册真诚单元)一文中的“尴尬”一词的学习,可以试着把其放进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去理解、去运用、去表达。 师:同学们,“尴尬”是什么意思? 生:(苦思冥想,不敢举手发言。) 师:每当看到这个词语,老师就会想起自己当老师上的第一堂课,当时站在讲台上,我讲着讲着忘词了,是下来也不行,是在上面也不行,当时的感觉就是—— 生:尴尬! 生1:哦,我知道了,“尴尬”就是表示很不好意思,不知如何是好。 生2:“尴尬”就是表示很难为情,很不好意思。 师: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你经历过哪些尴尬的事? 生1: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在演唱《小小少年》这首歌曲时,高音部分唱不上去了,看看台下400名观众,我尴尬得脸通红通红的。 生2:运动会,我参加跳高比赛时,鞋子一下子飞出去了,引得观众哄堂大笑,当时,我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 可见,当教师把孩子引入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时,孩子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从具体运用的角度来深入全面地把握语言的内涵。这样的教学,举重若轻,强化了语感,训练了思维,给学生的印象必定深刻而持久。 (二)让生活为学生的语言加点“色彩” 很多老师深有感触,学生读了很多文章,积累了很多词语,可是不能准确地活学活用。改变这一现状,大家可以试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提取语言、运用语言、加深理解。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四个太阳》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 师:小朋友们,春天是什么样子呢?你们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春天吗? 生1:美丽! 生2:温暖! 其实,这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他们毕竟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可是,如果我们稍作调整,学生的语言会立即飞扬起来。 师:小朋友们,春天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春天的圖片,小朋友们一起看看吧!(出示:1.公园里百花争艳的图片。2.许许多多小朋友放风筝的图片。3.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春天? 生1:我看到的春天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季节。 生2:我看到的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生3:我看到的春天是一个热热闹闹的季节。 生4:我看到的春天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季节。 …… 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如果说学生语言的储存与提取出现了断层的话,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就是激发他们提取语言信息的因子。同时,这也启发大家: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要立足于生活。 所以,教师应该从文本入手,寻找一扇从文本通向生活的“窗口”,透过生活这扇“窗口”解开学生语言的密码,为学生的语言加点色彩。 三、为文本建构一扇“价值透视窗”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并挖掘出文本中隐含着的价值元素,以便让学生在读文中获得启迪。如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 师:同学们,丑小鸭这个故事是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想了解安徒生吗?(发补充阅读材料《安徒生的故事》) 生:默读。 师:读了丑小鸭的故事,又读了安徒生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两个故事都是先苦后甜。 生2:我发现安徒生出生在铁匠家庭里,生活特别苦,被人瞧不起。而丑小鸭一生下来也被人欺负。 生3:我发现丑小鸭和安徒生太相像了,安徒生就是丑小鸭。 师:看到丑小鸭一步步成了白天鹅,看到安徒生由一个穷孩子一步步成了童话作家,你又明白了什么?写一写自己的启发,好不好?(学生写话) 生1: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有困难不要气馁,一定要坚持下去。 生2:是金子总会闪光,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吓倒。 生3:我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会成功! ……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得到的不光是语言的锤炼、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更是一生受用的财富。所以,教师应该多角度、深层次地审视文本,为文本构建一扇“价值透视窗”,让学生透过这扇“窗口”去汲取营养,捕捉精华。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独特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鹰眼”素质,这样才能时时捕捉到语文学习的信息,才能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的“窗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语文,尽情享受语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斯霞.我的教学生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穆振成,1978年生,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近年来逐渐构建起了“1+3+X的语文课程体系”,开创了单元整合背景下的“三步导学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