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体育课堂中预防运动损伤的策略探讨 |
范文 | 胡小丹 摘 要:现如今,在我国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常常发生运动损伤事件,使小学生遭受身心痛苦。虽然无法完全避免此类事件,但是也应当借助各项有效的策略进行预防,这也是体育老师们近年来所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对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的分析,探讨了相应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 运动损伤 避免 预防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一个不容轻视的部分,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学习到基础的运动知识以及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但是,在体育课堂中运动损伤的事件频频出现,严重时还会导致猝死。一般来说,常见的原因有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状态较差、准备活动未做到位、场地安排不合理等。故而,为了有效地预防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运动损伤事件,就必须先弄清楚造成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基于此,整合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关节扭伤、鼻出血、肌肉拉伤、骨折等都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比较多见的运动损伤,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关键如下: 1.身体条件 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还不成熟,故而在面对外力的时候难以有效抵御。尤其是相较于成人而言,软骨等更脆弱,因而易于在肌肉肌腱附着及骨的凸起部位出现损伤、骨折等。一些小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在参加难度较高的运动之时就易于发生损伤。此外,在身体状况欠佳的前提下,小学生缺少对意外事件的无误判断,并且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从而导致此类损伤出现。[1] 2.认识较为表浅 大部分小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认识都比较少,而且比较表浅。可以说,很多此类损伤事件的出现就是由于小学生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心情太过激动而导致的。 3.课前准备不充分 一方面,部分小学体育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做到对教材的深度分析及解读,也没有主动去了解代课班级的学生的身体状况及素质,因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活动项目的安排上缺少合理性。尤其是在规划运动量之時未对学生的生理特征进行思考,使得运动量高出学生能够承受的负荷,特别是局部运动超负荷,最终造成运动损伤。 另一方面,未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合理有效的准备活动既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及参与运动项目的兴趣,又可以加快肌肉深层的血液循环、加强关节柔软性、提升肌肉应激性等。然而,部分体育老师对此方面有所轻视,没有认识到关键性,从而使得学生也认为课前准备活动可有可无,进而使得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有所提高。 4.组织管理缺少规范性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一些老师不但不重视课堂纪律,而且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差,在学生练习运动项目的时候,所选用的保护方式实效性较差,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只要有所放松就极易出现运动损伤。 5.场地、器械安排不合理 通常而言,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场地、器械安排不具有合理性。譬如场地中有杂物、碎石等存在,沙坑中的沙子过少、场地太滑,器械的重量、大小、高低等与小学生的身体状况不相契合等。除此以外,在操场中随意放置危险器材,譬如标枪、铅球等,一些小学生会自己拿起来玩,从而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伤害。 总而言之,每一项运动在技术方面都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加之当前的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高,在多项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每项运动中所出现的损伤的规律及特征都具有相异性,这在损伤的预防方面颇具现实价值。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具体策略 小学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堂中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对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预防。 1.提高专业素养及责任心 首先,小学体育老师应从思想上重视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同时还要对体育运动的一般原则加以严苛遵从。其次,应不断地学习专业理论以及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来使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准得到切切实实的提升。在教学课堂中结合现实状况,对各种教学及组织方式进行灵活运用,以免出现运动损伤。再次,做好课前备课,对教材进行深度剖析,归纳出重难点,秉持循序渐进的思想,对运动强度及量做出合理的规划及安排。最后,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及预防的关键性,使其对与运动损伤及保健有关的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较强的安全意识。[2] 2.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加强场地与器材的管理力度 首先,在上课之前先要完成必要的准备活动,而且一定要做到位。适度的准备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基础体温上涨、加速其肌肉深层的血液循环、强化关节柔软性、提升肌肉应激性,同时还可以使心情放松,在运动的时候不再过于紧张,这些对于运动损伤地避免都十分有效。其次,在下课后要做好放松活动,从而使小学生们的体温、呼吸、肌肉的应激反应恢复到运动之前的正常状态。再次,注重对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老师不但要监督其做好准备活动以及放松活动,还要教会如何对运动后的关节不舒服以及肌肉酸痛等进行缓解的有效方法,以使自我保护能力得以提高。最后,在场地、器材的管理方面加强力度。在固定的时间对运动场地以及器材、防护用品等进行仔细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予以处理,及时进行检修或者换新。除此以外,还要告诉小学生们必须穿戴与运动相符的服装、鞋子,坚决不能佩戴饰物等。 由以上的探讨可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能够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在老师与学生的一起努力之下,可以将安全风险及早剔除掉,从而避免以及预防小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从而使小学体育课的损伤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师源.如何有效预防小学生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J].当代体育科技,2018. [2]李勇.小学体育课中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策略探索[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