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动漫衍生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范文 | 张幼晖 摘 要:動漫衍生产品的研发在动漫产业链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动漫衍生产品设计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从目前国内现状来看,存在动漫衍生品设计创意不足、内涵没有充分挖掘等问题。如何加强动漫动漫衍生品人才培养,探讨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探讨了动漫衍生品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动漫衍生品 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企业导师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动画衍生设计的应用通过出色的动画和电影制作手段,动漫衍生价值的开发,成为保持企业营收长效增长,品牌效应持续发酵的重要业务。因此,培养动漫衍生产品的设计人才对动漫行业、文创产业乃至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凸显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进行具体分析[1]。 一、对动漫衍生品和动漫产业的现状简要分析 动画产业是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随着80后90后00后的成长,对动漫行业的市场需求明显扩大,动漫及其衍生品具有消费群体广泛,产品范围广,影响周期长的特点,已逐渐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支重要新兴力量。随着动漫行业市场需求的扩大,动漫关联行业发展逐具规模,衍生涉及动画的图书、玩具、食品、家具、服装、文具等等领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在这个行业中有重要地位。很多动漫企业开始注重动漫产品开发和授权,提高品牌影响和经济效益[2]。 但是,由于我国动漫衍生设计,相对于其他国家,起步时间短,国际上市场占有率低,而且,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的80后,90后,00后对动漫衍生产品消费需求大,我国一直动漫产业的消费大国,但我国动漫国际上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影响力弱,非是动漫生产大国。虽然我国的动漫行业、动漫关联行业产量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但衍生品创新性不足,一直是面临生产品设计“模仿”痕迹明显,创新性不足,设计人才的短缺的问题,而专业院校相关衍生品设计专业因起步晚开设时间短而教学师资薄弱,学院生产实训设备欠缺,与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动漫衍生产品的设计人才紧缺,动漫衍生产品的日益旺盛发展需求不匹配。越来越多的动画公司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以拟补行业不足,实现了动画产业以及动漫关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和增长点。 二、在设计动漫衍生品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动漫衍生品开发和推广在动漫产业具有重要地位,是动漫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也是动漫企业的重要收益来源。动漫的图书到电影到音像制品,全方位的宣传为衍生产品打下“广告”,衍生品从玩具到食物到服装等等,丰富多样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功的衍生品的开发和推广,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这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不完整、设计人才比较匮乏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限制了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3]。 1.动漫内容比较薄弱 中国动漫产业,从产能到需求,都在极快发展,优质中国原创动画进入大众视野,《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以及今年四十多亿票房《哪吒之魔童降世》以等现象级动画产品,极大提振市场信心。目前国内动漫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期。但从另一面看,我国动漫产业也某种意义上存在滞后性。国内大部分动漫企业利润来自“动漫制作代加工”,普遍存在原创动漫内容薄弱的问题,随着国内动漫产业发展,从数量规模转向质量效益变动,动漫内容与形式方面比较薄弱,制约我国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4]。 2.产品设计单一,产业生态不完整 动漫产业需要完整的产业链。动漫衍生品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其创建的初期,它缺乏动画衍生物设计,规划和营销的科学总体计划。动漫形象推广与工业设计的同步发展很难实现,互利共赢的产业链难以形成。在具体运营过程中,缺少专业的运营管理、策划管理、市场营销、国际代理、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人才,造成现有动漫衍生品开发上,创意乏新,品种单薄,市场反应不佳,市场占有率有待扩大[5]。 3.动漫衍生品理念意识缺失,产品设计缺乏创新 动漫衍生品目前没有清晰专业的概念,基本认为是将漫画和动画中的标志性视觉元素,创意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中国的大多数动画衍生产品,很大的市场份额是被欧美和日本等动漫大国划走,国内更多还是做国外IP授权以及产品代加工。近些年来,国外主要依靠优秀动漫品牌形象占领中国市场,在实现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就我国的发展状况而言,本土动漫衍生品缺少品牌来发的具体策略,像我们经典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黑猫警长》等,缺乏动漫衍生品理念,以及品牌的具体策略,产品设计缺乏创新,难以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业界的案例。动漫衍生品理念意识缺失,产品设计缺乏创新,特别不利于动漫文化市场的发展[6]。 4.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滞后 如何培养适应当前形势的专业队伍,培养衍生品设计人才,已成为动漫产业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各大艺术高校设置了设计相关的专业,但是因这个专业开设时间短,院校生产实训设备不足,以及动漫衍生品设计学科综合性强等等实际原因,人才培养与动漫衍生品设计行业要求依旧有很大差距。所以,怎样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滞后现状,打破人才短缺的局面,使之与当前动漫行业发展形势相匹配,是一个重要课题。 三、探索实践动漫衍生品人才的教学培养新模式 完善动漫产业链,重视衍生品设计、开发与授权,是国内动漫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大部分动漫企业刚刚开始意识到衍生品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影响,以前大都把注意力是集中在动漫画剧本、动漫画创作,以及后期制作环节中。对动漫前期,重视程度以及资金投入占比很小,市场上前期创作人员特别是优秀的动漫衍生品设计人才比较匮乏。要适应目前中国动漫产业的高速发展,注重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就必须重视衍生品设计人才的培养。这个领域的人才需求层析比较丰富,主要体现在前期美术设计、技术成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过程中。所以,在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发展具有动漫知识、设计力比较强的创作队伍,要根据动漫衍生品的开发特点,对其进行重点培养设计。设计人才的培养要综合玩具设计、平面设计、信息设计等学科的特点;还要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兴趣、感情、娱乐、时尚方向等等因素;更要熟悉衍生品材料、制作工序,将设计理念与后期加工工艺密切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艺术设计探索以及实现有效的市场反馈。如今,我国院校中许多动漫专业、设计专业的应用传统的设计教学培养模式,在动漫衍生品的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盲点,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要积极调整动漫教育模式,对动漫衍生品教学模式积极探索[7]。 1.校企合作,攻坚动漫衍生品人才培养体系 院校传统教学体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重创作轻市场,为此,有必要引进企业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课程体系,共建育人平台。动漫衍生品设计,某种意义上讲设计是“有故事的艺术商品”,校企动漫衍生品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设置环节,做到避免对市场需求,消费者心理以及潮流风把握不准,以及片面的把衍生品设计理解为纯粹的“艺术品”或者纯粹的“商品”的问题。同时借力企业生产设备,以及企业丰富的生产经验,解决实训设备和生产经验不足的瓶颈难题。按照衍生品设计的特点对专业课程积极调整,积极探索方向清晰的新型动漫衍生品设计教学手段。 2.创新动漫衍生品设计教学模式 在引进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导师制,建立衍生品设计工作室,引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训项目,从企业引进衍生品实训项目,由企业设计导师、制作导师协同院校教师,在工作室完成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要在充分理解动漫画内涵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运用所学的是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工艺、材料特性、消费者心理需求和使用需求,进行创新性设计实训。在院校动漫衍生品的设计开发教学中,很多局限于视觉设计传统模式。衍生品设计综合动漫创作应用于动漫衍生品设计的具体特点,促进设计人员创新型思维的发展。动漫作品具有特殊优势以及独立性,可以为设计人员带来创意点[8]。 3.提高动漫衍生设计教学和市场整合的基本意识 在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满足市场发展的知识结构需求,统筹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发展,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渗透,真正融入动漫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统筹发展动漫教学、实践等。除此之外,形成产学研的互动机制,实现产品销售、技术训练、生产制作、研究開发等链条化发展,培养具有市场视觉的衍生品人才,助力动漫产业发展。就我国动漫教育的发展现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虽然发展前景比较好,但是动漫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此,动漫衍生品的设计应基于市场需求、消费者的心理诉求,以创新思维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在动漫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动画设计的个性化特点,根据设计专业教学的具体优势,密切联系市场需求,培养动漫衍生设计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动漫衍生品开发是动漫文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市场份额比较大、产品生命周期长等特点.随着中国动漫产业、文创产业的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动漫衍生品开发逐渐发展成为产业中的重要新兴力量.有必要积极借鉴国外动漫画衍生设计教学的成功经验,科学设计适合中国动漫画衍生设计教学的具体目标,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积极拓展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行业发展实际、衍生品开发设计的特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动漫衍生品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动漫衍生品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方向明确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的新教学方法,强化动漫衍生设计教学和市场整合的基本意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素养、艺术素养,提升动漫衍生品的设计魅力,助力实现动漫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晨旭.探索翻转教学在动漫衍生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7,(35):129. DOI:10.3969/j.issn.1007-5070.2017.35.117. [2]马中文.动漫衍生品设计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2):42-44. [3]吴小华.探索动漫衍生品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由动漫衍生品设计缺陷与瓶颈引发的思考[J].包装世界,2011,(6):33-39.DOI:10.3969/j.issn.1003-9929.2011.06.014. [4]徐璐.动漫衍生产品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5):107. [5]刘琳琳,霍宇娟,孙蕊.基于动漫形象开发衍生品的开发探索-“叮老头和铛铛猴”作品实践[J].玩具世界,2014,(007):47-49. [6]陈晓钰,周莉.动漫衍生品中联名服饰的商业价值探讨[J].纺织科技进展,2019,(8):6-9. [7]姚婷.基于非遗文化的动漫形象衍生品开发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13):31-32. [8]周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动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以动漫衍生品设计工作室构建为例[J].数码世界,2019,(8):240. [9]牟莲萍,金巍.动漫游戏原创与衍生品开发探讨[J].时代农机,2018,45(12):123.DOI:10.3969/j.issn.1007-8320.2018.12.093. [10]王珧.动漫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2):16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