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初中历史课中的德育教育 |
范文 | 孙国宁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历史课堂的德育功能,通过有效融进情感教育、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一、在历史课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智慧,了解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及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如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这些忠贞的民族气节就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鼓励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崇高的气节,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历史课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中国有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伟大的万里长城;也有碧波千里的南北大运河;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再結合我国已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从而使学生坚信祖国“四化”一定能够实现,并立志为实现祖国“四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三、在历史课中培养学生的清正廉洁观念 首先,以历史人物的廉洁风范教育学生。在教育学生了解清正廉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搜集古今勤俭廉洁人物事迹。如:宋代廉吏包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明代海瑞,一身正气,当面直言,弹劾百官;清代于成龙,甘守清贫,一生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身居要职,却生活俭朴,一心为民等。这些历史和当代人物勤政廉洁的故事,使学生触摸人物的美好心灵,感知感悟廉洁文化。 其次,用历史发展进程和兴衰成败教育学生要清正廉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廉政教育资源,特别是一个朝代的建立、兴旺、鼎盛、衰弱乃至灭亡,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进行提示和讲解,有目的地向学生讲述古今廉政勤政的故事,努力达到渗透德育的效果。如:以“秦朝的灭亡”为例,秦朝大一统的伟业由秦始皇完成,秦国经四代明君励精图治,修明政治,富国强兵,一统天下。但是秦朝很快就灭亡,主要原因就是秦二世推行独揽大权,为赵高做大嫁衣,施行暴政,倒行逆施,岂能不亡? 再次,通过学习古今名人名言警句使学生体味其中丰富的做人道理,培养学生树立清正廉洁的意识。历史教材有很多千古传诵的历史名言充满清正廉洁情怀,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并介绍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不仅能点燃学生的清正廉洁热情,而且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清正廉洁情怀。 四、在历史课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和道德教育。古往今来,有很多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是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诸多史实有正义的、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刚正不阿、坚贞不屈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青少年的正面事例。如坚持抗元斗争,不畏权钱利诱,最后从容就义的文天祥;一心精忠报国,抗击金军节节胜利,却被奸臣诬陷入狱,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岳飞。当然也夹杂一些背信弃义为人们所唾骂的民族败类,教学中教师就要提醒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引以为戒。引导学生在对待历史人物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 五、在历史课中培养学生质朴的民族情感 祖国的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历史长河中,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大融合。各民族虽然有过争斗,但是民族之间的交往是长存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古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发扬先辈们不惜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献出生命的精神。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郑成功收复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只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突出重点,是能够通过历史长河五彩缤纷的生动事例给学生以启迪,在他们的心田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保卫祖国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总之,要发挥历史课堂的德育功能,只有融进情感教育,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行为才是有效的,才能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宝龙.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03). [2]夏宏业.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3]赖远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