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范文 | 李双秀 摘 要: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应将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这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研究的是德育在音乐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渗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组合教学,以多种形式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以达到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双赢”的目标。 关键词:德育 欣赏教学 创新精神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我国当今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也是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及时地将德育渗透在课堂实践的各个环节。 一、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独白、真情的涌现,而音乐教育能够将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教育巧妙地融汇,通过美妙的音符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的同时,构建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音乐教学实践中德育渗透的紧迫性 由于当今音乐词曲创作者音乐素质、文化修养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部分创作者急功近利的创作倾向,使得音乐商品化日益严重,音乐市场泥沙俱下,低俗之风盛行。部分学生难辨良莠,身心健康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技能学习已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需要,应将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这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 1.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牢固树立德育意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渗透德育内容。 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是一首以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以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在赏析这一名曲时,我首先通过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是贝多芬在接连承受耳聋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热恋情人因门第原因离他而去等一连串精神打击的情况下进行的创作,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紧接着,通过播放乐曲,使学生在高亢激昂、催人奋进的旋律中,感受作者在饱尝人生磨难、忍受身体与心灵双重伤害后,对命运的拷问和呐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以及进行顽强斗争的力量和必胜信念。然后,可以让学生就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分组展开讨论,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对作品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理解,进一步感受作品辉煌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最后,结合分组讨论的结果,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鼓励学生在一时的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要畏惧、彷徨,要学会“紧紧扼住命运的喉咙”,重振信心、顽强拼搏,依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赢得人生的辉煌。 2.多管齐下,利用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暂时抛开课时的束缚,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组合教学,形成一套方式灵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多种形式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以达到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双赢”的目标。例如在鉴赏《茉莉花的芬芳》时,我首先通过播放音视频资料,带领学生欣赏来自江苏、河北、东北等三个地区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音乐风格的差异,欣赏生活的纯真与美好在作品中的表现,使他们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然后依次展示苏州评弹、林海雪原等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同样一首《茉莉花》,由于语言、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历史文化沉淀等因素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迥异的题材、结构、风格和表演形式,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然后在《图兰朵》主题曲的背景音乐中,和学生共同欣赏这部歌剧的剧照和片段,简介剧情,并欣赏雅典申奥8分钟视频,使学生认识到半个多世纪以来,《茉莉花》已经香飘四海,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使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去演唱,并针对“茉莉花现象”,在某一特定事件或场景下,通过诗歌、绘画等自己喜爱的方式,设计一种《茉莉花》新的表现形式。 3.教学相长,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过“动态生成观”:教学过程必须在动态中生成,必须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音符跃动、让思想闪光、让课堂和谐。如《戏曲篇》,这是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在这节课上我增加了两个音乐活动环节,一个是课前先演唱《唱脸谱》这首歌曲,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自己对京剧的认识,演唱自己熟悉的京剧片段,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另一个环节是音乐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学习下面几条节奏: 木鱼 ×× ×× ×× ×× 钹 ?×× ×× ×× ×× 锣1 × ?0? 0? 0 锣2 0 ?0? ×? 0 然后找四位学生分别拿木鱼、锣、钹共同演奏这些節奏,并告诉学生这种打击乐器不同形式的打法称为锣鼓经。像这样,通过“听”“唱”“做”“想”“说”等五个方面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增强主动感受、欣赏、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探索和研究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明确教育目的,坚持“渗透有心”,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做到“渗透得法”,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音乐育人的最终目的也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宇婧.在音乐美育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J].艺术教育,2013(05):46-47. [2]袁昌平.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3):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