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范文

    胡小景

    摘 ?要:微课是一种现代、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将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本文先对微课概念及特点进行了概述,然后,重点研究了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冀能为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微课 ?初中物理 ?物理教学 ?运用策略

    微课是伴随着信息科技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自2010年引入我国后,很快就在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初中物理知识点繁杂,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强化重点知识掌握和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本文拟对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微课的内涵与特点

    微课(Micro-?course,Micro-lecture)是“微时代”发展的产物,最早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提出的。其实质上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5-10min左右的微型课程,包括微型教学视频、微课件、微练习等教学资源,属于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制作微课,学生可利用电脑、手机、Pad等随时随地进行下载和自主学习。微课具有碎片化、传播方式多元化等显著特征,不受时空制约地进行点播学习和反复观看,既能强化和巩固重点知识学习,也能查缺补漏,可谓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扩展。微课并非是简单地录制教学视频,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针对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所设计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将重难点知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呈现给学生,集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反馈交流等为一体,可达到“5min完成一次学习,300s经历一次思考”的目的。微课借助视频等资源来营造一个情景性的微场景,课程资源非常小,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和精品开放性课程资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透彻领悟微课的知识点,学习兴趣也更高,是学生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新途径。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将微课与导学案结合,提高预习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因学生课业繁重,预习的时间往往有限,加上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制约,预习效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折扣。如果将微课与导学案进行结合,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预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可利用微课将知识内容厘清,区分重、难点,并将重难点知识以微课形式进行呈现,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例如,教师可利用学校实验室的器材,将课本上的一些实验制作成微课,这样学生在家里利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下载学习。在学习“神奇的眼睛”时,笔者利用微课将“眼睛的原理”“眼睛与光学照相机的区别”及“眼睛的调节”等知识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后预习效果非常好,纷纷反映理解起来更容易,而且非常有趣。

    (二)微课与新课导入结合,实现以趣激学

    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大多使采用故事或趣味实验等方式,如教学“重力”一课时,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由于这些故事都非常简单,而且不少学生也听过,使得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因而不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如果利用微课进行导入,教师就可以选择电影、电视剧等相关片段,将牛顿的科学设想和思考进行生动的呈现,这样不仅能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认识压强”一课时,笔者改变了现场演示实验导入的方法,录制了自己“轻功踩鸡蛋”的微课视频,不仅节约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还避免了实验失败,解决了部分学生观察受限的问题,受到了投石问路的良好效果。

    (三)微课与课堂教学结合,促进知识理解

    物理的概念大多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仅靠口头的描述,也很难准确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微课应用于物理概念讲解中,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理解。例如,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个概念时,教师可将宇航员在空间站里生活的情景,通过微课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看到宇航员在不受重力时的运动,以及如何利用惯性帮助自己在太空站里工作和生活。再如,学习“物体与物质”一课时,因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学生有时不能准确地进行区分。教师可利用微课,将垃圾分类处理的视频展现给学生,通过类比,使学生准确保卫“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学习“磁现象”时,可将“磁场与磁感线”制作成微课,这样,学生看起来就能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微课与物理演示实验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也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但物理实验课教学经常会受到课时、器材等的限制,有的实验还不具备操作的条件。而且,课堂实验成功率也不是百分百,也经常会存在误差或出现错误现象等。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的视角小、清晰度低,部分认知和理解能力不高的学生,会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实验及相关概念、规律等,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比较低效。如果教师将实验演示制作成微课,上述种种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例如,在學习物体浮沉条件时,如果进行现场实验,就需要准确控制鸡蛋在盐水中的上浮、下沉和悬浮,但实验成功率比较低。笔者从资源库中的成功实验案例制作成微课,用于辅助教学,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了整个实验过程,也节约了课堂时间和成本。再如,学习“光的折射”时,如果在课堂进行实验演示,就要不断调节仪器角度,学生观察也不够清晰。笔者就提前选择光线适合的房间,进行了多次实验录制,然后,选择实验现象清楚的视频,经过剪切合成制作成微课,用于课堂教学播放,学生就非常容易和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课堂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五)微课与课后复习结合,巩固和内化所学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后复习可以达到查缺补漏、知识巩固和内化、掌握技能等目的。传统的物理课后复习,基本都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题。在引入微课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拓展延伸的练习,并制作成微课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后,可根据自己的物理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重复学习,从而提升复习质量,达到查漏补缺、巩固内化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继承和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骄傲是可结合实际情况,以生为本精心设计微课,合理运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少英.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OL].学周刊,2019(21):156[2019-06-19].

    [2]熊德鑫.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08):5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