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办法 |
范文 | 郑辉贵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的来源获取渠道也越来越多,便利了人们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信息的質量不能在得到很好的保证,很多不良信息随之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们。正确培养青少年们的道德素养是民族乃至国家的大事,它关乎我们的未来。小学生合理利用地域文化,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教育发展的更新换代,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虽然嘴上仍然说着发扬传统,但是实际做法却往往差强人意,如果可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快速理解领悟传统文化并传承下去,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研究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的智慧结晶,与优秀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息息相关。要想将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下去,良好的教育是关键。教育的重点在于青少年,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平台又在学校。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结合起来,全面、科学、系统的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何让身处快速发展时代的广大青少年从小心怀家国,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及自信心,是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发展的实际意义 (一)可以快速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了无数朝代的见证与考验,清楚的证明了它所蕴含的道理经久不衰,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传承者们人生三观的树立。历经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可谓已经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阶段,将其完全渗透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二)有效帮助青少年提升道德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良好的道德信仰。通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道德观念。长久以来,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传统的道德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岁月的变迁,在日积月累中我们的传统文化逐渐升华为伟大的民族精神、生命信仰。 (三)帮助学生认清现实 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大大小小有很多方面都暗示了古人的智慧,而且这些智慧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所以,如果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会让同学们发现历史文化与实际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文化包括民俗习惯、地域风情、为人处世之道等,学生在掌握这些优秀文化之后,对日后轻易融入社会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观念落后,学生参与度不高 一是进行教学的教师他们的观念存在一些偏差,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识字算数,所以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培养就会出现偏颇现象。而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上大多是流于形式,成为应试教育,教师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都抱有无用的态度。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法制建设的进步。很多教师并没有更新和重视对小学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解和认同。在小学阶段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育方式没有得到体现,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也没有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没有真正地参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所以是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的。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单一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教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关注度并不高,在教学时都是照本宣科,使用的都是灌输性教学方法。这些没有任何趣味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是直接导致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1]。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无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无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提高素质。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新课标中要重视起来,督促教师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改进。 (三)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社会脱节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主要渠道,传统教学内容理论性内容占据主体,都是以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为讲述目的。在思想不断改变的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社会脱节。现在大部分小学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简述上,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容器,但是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所以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实际道德问题时也自然没有能力分析和解决。教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片面教学导致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的低下,并不利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 三、试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办法 (一)教师自身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提高自身建设 传统文化教学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也部分体现在教材内容上,这就需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更多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是清末教育家、思想家黄宗羲先生所说,意思是为人师表,首先要丰富自己,广闻学道、精研学业,才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以,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灵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进行教学,需要教师钻研通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汲取最深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够让学生受到更多地文化影响。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阅读蒙学读物和历史典籍,培养传统文化修养,不断地积累传统文化资料,不断地钻研并且消化,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知识与教学相结合胸有成竹、旁征博引,才能够得心应手[2]。除了专业的学习以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我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师的心中,才可以做到向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影响每一代人。 (二)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在兴趣中加入传统文化教学 教育的目的重在引導,引导学生学习,展示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并结合学生自身兴趣进行培养,才能够达到最大效率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尊重他们的个性,平等地对每一位同学,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在参与中不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与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不断传承与弘扬。 需要教师认真的研究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内容,结合课标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让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课堂内容巧妙结合,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活动可以是表演、比赛,也可以是故事会,形式多样。例如,在学习《快乐过新年》一课时,可以举办手工活动,教师带领孩子剪窗纸、学对联、画年画,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引经据典,借助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完成教学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其实是可以借助古典文章来进行教学,并且诗词歌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里面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最适合用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3]。 例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两句话讲的是诚信,教师让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性,把诚实守信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是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教导学生孝敬父母,爱护幼小,团结友爱,这些都可以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收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结语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在结合传统文化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为课堂教学为主体,家庭、社会等方面共同合作。并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当今社会,寻找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为教材充实内容。这样就可以让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培养和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司桂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7. [2]高雅玲.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72. [3]王和勇,王晶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8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