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议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范文 | 陈凤新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的问题。他们的思想、行为已由幼稚变得相对独立和较为盲目成熟,又还未完全走向独立和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大约有1/5左右的儿童少年存在不同程度外显或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在农村小学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更是居高不下。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那如何做好心理教育问题呢? 教师要知道,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心理特征也不同,与其沟通方式也不同。教师要认真分析现象,找出现象的共同点。 一、教师是否充当父母,给与学生足够的关爱 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年轻有力的外出打工,年迈体弱及年幼的留在家里,成了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是做老师,又是做家长。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做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二、教师是否讲究科学,学生的心理是否产生障碍 教师不仅要拥有足够的文化知识,还要有相应的心理学方面知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自卑感、受挫感、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沮丧等… 三、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学生的心理是否受到伤害。批评是否情绪化、泛滥化、急躁化 是个人都会犯错。犯错招致更多的是批评。而批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改正及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但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讽刺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会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谎、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些我们看似“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造成我们看不见的更深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而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一并算上。这种“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老师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恨,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的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好人忽视。 四、有“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但大多是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非每周班会课或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也不是紧靠有限的时间、空间就能实现的,其实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充分利用好每堂课,在学科教学中参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们注重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这样对学生的影响将是长远的。 五、查找、探究产生伤害的原因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 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自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平时管理学生只管采取简单的粗暴打骂,殊不知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其实学生是面服心不服。 3.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 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概念模糊。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4.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 农村大部分家長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教师对学生没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却不知是其害无穷,有的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5.应试教育让分数成为第一而忽略心理健康 为什么高校频发伤害事件,整天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家长和教师真正在乎过孩子的性格了吗?关心的只是考了多少分。孩子高分就是家长的优秀孩子,学生的好成绩就是老师的高绩效。但孩子心里想什么,父母和老师了解多少?在校孩子的情感变化、生理和心理变化老师又知道多少,每每等事件发生后才感到震惊,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说不是扭曲的心理,又怎能因为简单的导火索而导致毁灭性的伤害呢。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小学要把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必须有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点。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