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校长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
范文 | 李素香 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家办学”的观点。要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理想目标,最好的途径就是校长兼课。其理由如下。 一、校长不能远离课堂 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需求,首先就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校长必须了解学校、教师、课堂、学生。对于教学,校长不能是旁观者、指挥者,更不能是“嘴把式”,而应该是实践者、指导者、引领者。校长的管理目标要提升,而管理重心要下移。校长专业发展的基础是领导教学、领导课堂,从而引领教育发展。 46岁的湖南大学附中校长李玉新,担任校长后不仅兼语文课,还兼任高二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周开一次班干部会和一次主题班会,每月开一次科任教师联席会,每学期开两次家长会。此外,他还兼任学校两个课题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时间分配基本是教学和管理平分秋色。而在教育现实中,却常听有的校长颇为自豪地说“我搭台子你唱戏”。殊不知,校长应该和全体教师在同一个舞台上,同唱一首歌。如果没有对教育对象真实现状的准确把握、坐而论道式的指导引领,校长的管理行为、管理决策就难免失之偏颇。而校长上课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和渠道。只有深入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才能发现问题,实事求是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果校长总是把自己定位于教育行政长官,就容易纸上谈兵,形成“衙门作风”。现在,提倡校长兼课,不是为了顶岗位,而是要树榜样、立标杆。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23年中,每天都是白天从事教学和行政工作,晚上坚持学习和教研,对基础教育的各个领域潜心研究,提出了关于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帕夫雷什中学也因而成为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被奉为“教育圣地”。直至现在,学校的管理层仍然很“精简”,没有脱产行政人员,现任校长德尔卡契一周还兼9节课。 我国的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师,他们在担任了行政职务之后,没有放弃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是坚持扎根现实土壤,把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学智慧,并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带动众多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他们知道教师的实际需求,更知道学生的实际需求,因而他们制定的方针政策有很强的实效性和说服力。 二、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教师 校长要想成为教育家,就必须做教师的榜样。有人说,现代校长的组织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增强了,但是指导课程建设的能力、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变弱了。学校推进课改的进程怎样,课堂教学应做哪些变革,学校应提供哪些保障,有些校长无法很好地回答。我认为,校长深入课堂,有利于校长准确地把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把握课堂教学创新的最新方向,站在更高的层面,依据最新的理念去制定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引领教师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校长进入课堂讲课,首先需要突破的是个人的思想束缚,应该从行动研究出发、基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角度,不能为了顾及校长的“脸面”而斤斤计较于教学成绩和名次的高低。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校长孙双金,和教师同台献课,共同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互相交流切磋,全校教师心服口服。校长上课的定位首先是教学思想、理念的展示和引领,其次才是方法的交流。这需要校长从理念和思想上“高人一筹”,然后和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创造,探索出最适合学生发展需求、令家长和社会满意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校长可以上调研课,要比普通教师的课堂教学多一个目标,那就是有针对性地去调研,使制定的教学管理措施更具实效性;可以上诊断课,准确判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上研究课,结合校情、教情、学情,把握教师们的教学状态,研究怎样引领教师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采用什么举措激发并保持教师的教学热情,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指导教师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校长主抓教学,能够借自身优势,充分在管理上“造势”,与教师一起营造先进的课堂文化。现在,“校长进课堂”已经成为呼声不小的重要课题,全国有很多地方已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上海市奉贤区60多所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在一线教课的已逾80%,其中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书记上课的比例高达95%。 三、校长需要不断自我修炼 教育家的成长是一种不断的自我觉醒、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超越。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只要校长们向着理想教育的境界不断前进,教育的蓝天定会群星璀璨!至于说校长事务缠身,困扰于“文山会海”、活动应酬等,自然在所难免。但是,校长任何时候都应该明确,管理学校的诸多要素中,什么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什么才是你的指南针和航舵。很多管理领域的事务性工作,完全可以由专门人员去做,校长不必是“多面手”,不必是“万事通”。只要你精通教学,专擅业务,抓好教育质量,就走向了“教育家”的“九十九分”。现在的校长很多本身就是教学骨干、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校长走进课堂上“下水课”、上研究课,对教师是一种引领、一种示范,也是一种文化。让更多的校长把关注的视线从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精神层面,更是一种回归。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