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校园心理剧:健康人格教育的新载体 |
范文 | 柳春妹 编者按:德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这里既有教师的谆谆教诲和主题教育活动的濡染,也有各种形式的教育载体和各具特色的教育途径。教育无小事,也没有形式“大小”之分,只要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多元的个性,就不失为成功的教育。下面两篇文章,一篇介绍了学校德育的新载体——校园心理剧,另一篇为班集体中“司空见惯”的黑板报“支招儿”。无论是“新招法”,还是“旧套路”,使用得宜的话都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是“新”的形式要讲究科学性,“旧”的形式要适应新发展。 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使学生具有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能力。 校园心理剧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学生健康人格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园心理剧是学生把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编写成“剧本”,通过扮演当事人,在表演中呈现各种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师和全体演出者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使全体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校园心理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是一种具有心理意义的情景剧。主题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并自由发挥,通过整个演出来展示心理剧的多种创意,并达到健康人格教育的目标。 校园心理剧具有参与性、独创性、体验性、形象性、启发性的特点,通过对造成心理问题的相关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精心演绎,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对个人心理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通过观察和领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恰当地处理各种关系奠定基础。这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与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心理剧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能力,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 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使学生具有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能力。在日常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一些最基本的人格认识都非常模糊。这种自我认识缺失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人生追求”多是来自家长与学校,体现为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是一个人进行生存定位、社会定位与发展目标定位的基础。因此,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由此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发展方向,从而能以一种积极、健康、愉悦的心境去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努力,是健康人格教育的基础工作。 对学生而言,校园心理剧的编写与排演,就是他们自觉反思同龄人心理健康状况、自行接受健康人格教育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自己演自己”, 展现心理发展历程和对问题的感受,探寻、辨别和澄清问题,自觉调整心态,正确地认识自我、调控自我,遇到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情谊,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健康人格形成的核心 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都被包围在“竞争”中,无形中使他们对生命质量的理解与“出人头地”等结果联系在一起,进而成为评价自己的标准和追求目标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他们会成为目标的奴隶,从而失去获得心灵安宁的根基。人格的和谐来自内心的平静与平衡,这种平静与平衡,取决于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与看法,取决于价值观的引领。教师在把事业的艰辛、竞争的残酷、生存的压力告诉给学生的同时,也要告诫学生:成功,并不表现在金钱、权力、地位这些表层的东西,而应该在于内心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校园心理剧打破了一般教育的言语训导、理念灌输等模式,以体验和感悟的自育模式,促进学生心灵的共同成长、和谐发展,具有极好的教育功能。如我校编排的心理剧《和谐的旋律》、《我的未来不是梦》、《十八岁的烦恼》等,学生在心理剧所呈现的情绪体验中认知领悟,自育自助,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社会,懂得人个性有差异,能力有大小,兴趣有不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内心体验、奋斗的过程,从而使健康人格教育更具实效性,实现“育魂理心”的教育目标。 三、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控,是形成健康人格的保证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父母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并给他们最大的补偿与宽容: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过于单纯的生活,使学生们没有条件和机会去体验社会,接受复杂环境的磨砺,这样他们的人格内涵也就相对简单,当遇到挫折失败时,很容易表现出不安、沮丧、紧张、焦虑等情绪;相反,当取得了比周围人更好的成绩时,则又难以自制地表现出趾高气扬、自命不凡的得意与张扬。随着心理健康的意义日益被重视,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校园心理剧是将家庭教育融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填补了以往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空白点。校园心理剧为解决心理问题搭建了一个平台,把日常生活中人际冲突比较严重的诸如学习、“早恋”等问题,以校园心理剧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得亲子之间、同学之间能够加深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与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他们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他人,坦然面对现在和未来、困难与挫折,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进取者,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四、校园心理剧有助于促进健康人格培养的“教”“化”统一 人格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让健康人格最终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形成稳定持久和谐的倾向特征,仅靠“教”是不够的,还要促进认知内化,这样才能塑造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人格。这需要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育体系的整体和谐运作。校园心理剧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体现了教育回归其本身、对个体的尊重和真正的人本教育思想,同时也为教育结果,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个人潜能的学生提供了重要途径。校园心理剧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营造浸润人格的氛围,形成一个充满关爱、热情、诚信、尊重的环境。如心理剧《我的未来不是梦》,学生通过扮演与体验活动,再现既紧张又焦虑的高三学习生活,学会了如何面对高考,如何面对成绩,如何处理好人际交往与学习的关系,如何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等。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对健康人格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促使认知内化,并在追求中不断地有所领悟,有所调整,有所提高,健康人格培养也达到了“教”“化”统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