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
范文 | 游晶晶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做法,分析中职酒店专业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问卷调查和课堂实践,提出增设课堂的动手实践环节、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敞开式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和多元化的学生考评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中职 酒店专业 创新能力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B-001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旅游业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新兴酒店企业,这些酒店企业一方面增大了市场用工的缺口,给予广大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大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间的就业竞争,给中职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学校要想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唯一的出路是增强酒店管理专业这门学科的实践性,与市场紧密结合,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长为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对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酒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存在问题 (一)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 1.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不符合当下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不可否认,这种教育体制的确曾培养出不少的人才,但同时也给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和教师形成了束缚,使得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在教学工作中一味地追求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就业中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从而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相脱节。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显然不符合当下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 2.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不符合中职学校学生自身的特性。中职学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性: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集中力比较容易涣散;理论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厌恶理论知识的学习、喜好动手实践;想象力、理解力比较欠缺。中职学校学生的这些特性使得他们对任何事物的关注时间持续不久,甚至转瞬即逝,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不乏“手机族”“睡觉族”。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依旧把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课堂学习与自己无关、可有可无,教师授课变成唱“独角戏”,无法达到课堂学习应有的效率。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创新能力欠缺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邊缘性、综合性等多重性质,其教师的组成也呈现多元化,出身于不同的专业学科,专业背景不对口,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常是通过自学获取,与市场实际相脱节,上课也仅凭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来传授,可谓纸上谈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解多的多讲,了解少的少讲,不了解的不讲”的现象,以致学生无法吃透专业知识,更别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三)创新能力培养形式单一封闭,酒店企业参与度低 在新的职教理念的指引下,中职学校摸索出“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从理论上来说,无疑给学校和企业间架起了紧密的桥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走进企业、熟悉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为学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便利场所,但实际上,培养学生的任务仍由学校承担,企业并没有真真正正融入教学实践环节中,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现行的学生考评体系单一 当前,素质教育正在中职学校中稳步推进,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仍以试卷考核为主。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展现学生在技能、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以致给学生造成“以成绩论英雄”的错误观念,甚至会误导学生,使学生为了获取好成绩而采取作弊这种不正当的行为来应对考试。可见,现行的单一性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一来无法反映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二来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来无法考查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因此改变现行的单一的考评体系势在必行。 二、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增设课堂的动手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性,教师可以灵活地调整授课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方式、教学媒介等方面进行改善,并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课堂实践两种方法实践验证。 首先,选取两个班级的学生,共发放 100 份问卷,问卷内容不设定选项,要求学生就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行填写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至少写出三点,最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汇总,结果如图 1所示。 加强课堂管理、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增设更多的动手环节这三项内容是在问卷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而这三项中,学生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增设更多的动手环节”,然后为“增加与学生的沟通”,最后为“加强课堂管理”,占比依次为 50%、30% 和 20%,这样的结果恰好与笔者的设想相吻合。 其次,按照笔者的设想以及调查表的反馈进行课堂实践,通过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将同一个课题——《展览会客户服务》给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授课,以下为两个班的授课方式:对(1)班,在上课前一个礼拜就将任务书发到每位学生手上,要求全班学生自行分为四组,每位学生严格按照任务书上的内容来执行,完成每组的任务,课堂上真实地开展一场“跳蚤市场”的活动;对(2)班,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方式,以东盟博览会和广交会为案例,配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 结果,两个班的上课效果大相径庭:(1)班的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并总结出展会客户服务的流程、注意事项,整堂课的气氛异常活跃;而(2)班的学生在上课期间,除了对视频和图片感兴趣,在教师讲解知识时,热情不高,还有些学生玩手机、做自己的事情,多次提醒后,仍没有用,可见“增设更多的动手环节”的的确确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奏效的方法。 (二)加大力度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策略 1.实施“走出去”策略。首先,筹集更多的经费、创造更多的机会将教师送到对口专业院校进行系统化的深造学习,掌握更全面的知识理论及技能;其次,与更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将教师定期送到企业一线实践,一方面为教师掌握行业最新动态走向提供渠道,另一方面为培养企业所需的创新人才提供纽带。 2.实施“引进来”策略。首先,引进更多的专家型人才到学校定期开办讲座,一方面开阔师生的眼界,另一方面提供给教师更为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其次,邀请企业精英进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授课给出建议,对学生的技能展示给予点评及指正,增强学生对企业用人需求的了解。 (三)建立敞开式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酒店企业形成“无缝”对接 据资料显示,世界上最大的 16 个国际酒店集团的 CEO 中有 9 名毕业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而高级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那为什么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创新型人才呢,这不得不归功于它闻名遐迩的教育模式——“洛桑”模式,它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师生互动。 据校方提供的资料来看,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将教学楼打造成一座高档酒店,里面备有不同课程设施的教室,如电脑、信息、餐饮、品酒、宴会、酒吧、洗涤等以及中、小型会议室和一座能容纳 200 多人并备有多种同声传译及新闻传媒设备的国际大会议厅,以及学校接待大厅、供教师和学生课间休息享用的咖啡厅、 7 间不同风格的餐厅,它们既为学生提供用餐与服务,同时又是教学场地。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近五个月的酒店基本工作训练,每周一个课题,如餐饮备料、运输、初加工、餐具洗涤、客房整洁、食堂酒店管理、大堂清潔等,这些活动多数以班级为单位。另外,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学生要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的角色,教师在旁指导与授课。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实现了实景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如此反复,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怎会不提高呢?而我国中职学校对酒店专业的学生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是先理论学习再实践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充分且清晰地了解工作岗位的职责,在认知上缺乏全面性,学习起来比较难以理解、消化,甚至一头雾水。对此,笔者认为我国的中职学校应向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学习,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先实践再从实践中学习,实现实景教学、无缝对接。 (四)建立多元化学生考评体系,从多方位、多角度考评学生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和特长,教师无法要求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很理想,但却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不同类型、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对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多设置一些体现不同学生能力的考评项目,使试卷考试成绩占比逐渐缩小,如可以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劳动时的表现、参加一些技能项目比赛的积极表现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分数,纳入成绩考核中,从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抓,创新能力应从实践教育中获取,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礼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2(6) [2]梁红莲,王 军.怎样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力[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9) [3]陈建华,王 冰,王 博,曹京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探究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 [4]陈颖圣.解读“洛桑模式”百年名校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纪实[EB/OL].(2013-09-27)[2019-02-01].http://www.5201615.com/news/20130927/128.html (责编 罗汝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