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范文

    

    

    【收稿日期】?2019-06-09???【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420180028)

    【作者简介】?*高淑平(1978-),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摘?要】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以“汉语+”为特色的第二课堂建设。一体化模式的第一课堂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部分,还需要多元化、开放式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作为强化专业能力的补充,并向“汉语+”语言服务业方向进行延伸培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当今社会语言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从而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迈进。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第二课堂;“汉语+”语言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9)06-0098-05

    0?引言

    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使汉语越来越受欢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成为新兴的热门本科专业之一,培养学生成为国际汉语教师师资是大多数高校设立此专业最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1】这表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以符合当今社会“语言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专业师资培养中的基础部分。同时,在高校内涵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第二课堂”逐渐成为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二课堂能够弥补专业实践教学的单一性局限,拓宽学生的择业意向与就业空间,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近年显现的本专业对口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高校更加需要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在科学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发展趋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应着眼于语言服务领域的需求,包括语言知识服务、语言技术服务、语言工具服务、语言使用服务、语言康复服务、语言教育服务几大方面【2】,从自身专业基础出发,以“汉语”为核心,向“语言服务”辐射,实行“汉语+”人才分流、多元复合的培养模式。相较于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第二课堂需要以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与活动内容,提供更多的专业融合下的复合性知识和实践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综合性发展,各有所长,从而有利于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之上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主要由语言学、文学、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几大模块组成,涵盖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各个层面。实践教学必须紧紧伴随理论教学进行系统地构建、有效地实施,让学生能够学中做、做中学,才能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巩固,教学能力得以在实践中应用,教学经验得以在实践中积累,并从中学会教学总结与反思。

    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既要宏观地呼应专业培养目标,又要微观地配合理论课程学习,同时还要具有一体化的过程性和操作性。鉴于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国内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实际与办学条件,在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上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探索,实践模式各有特点,实践内容各有侧重。本文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例,其依托本校留学生语言培训中心这一实践基地,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3】。

    由表1可知,哈尔滨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按照师资培养的核心目标与理论课程的建构体系,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安排。学生从作为教师基本功的普通话训练开始,进行听课、评课、备课、讲课,投入到汉语教师这一特定的职业角色中,进行以综合课和听说课为主的专项技能课教学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会反思,在最后毕业实习实践中,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一种工作环境之中,训练对课堂的掌控与对留学生的管理能力,为其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也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在专业学习上既不能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也不能胸无点墨、打无准备之仗。这种以一体化设计与管理为特点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已经基本涵盖了学生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

    2?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

    依据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所设计与实施的实践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内容、形式方面必然是固化的、标准化的模式,学生在规范管理与统一安排中完成指定的各项实践任务。相对而言,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选择自由化,它涉及面可以广,操作上可以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愛好,在顺利完成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第二课堂的开设情况,选择自己的拓展课程,有计划地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4】。它不再拘泥于以教室为活动场所开展知识传递,而是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获得相应知识或技能的提升。第二课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环境下得到了广泛认可,也成为高校补充第一课堂的主要形式【5】。相较于其他文科类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这也是其实践教学重要的原因。开设第二课堂,要从汉语教学能力的各个构成与学生职业发展的各个方向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以开放的形式和多元的内容吸引学生积极选择、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贯穿于四年本科各个学期里,实践内容有基础有专项最后还有综合,总体设计基本完整,但从拓宽学生就业口径上考虑,还存在一些有待补充和延伸的地方,这就可以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得以实现。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可以避免第一课堂教学一刀切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学生的职业愿景为导向,采取“汉语+”人才分流、多元复合的培养模式,以“汉语”作为专业知识的核心,向“语言服务”的相关就业方向辐射,具体如表2所示。

    因此,作为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补充与延伸,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可以针对以上各个方面可能的就业意向与所需的职业能力展开建设。

    2.1?实行导师制,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可以分为科学研究型学习小组和教学研究型学习小组。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大力提倡本科学生做科研,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提供尽可能好的科研条件,比如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科技竞赛,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所以,对于第二课堂中的科研型小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计有关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比如从汉语本体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与分析语言,从汉语教学角度出发将理论语法转化成教学语法,从科研工作角度出发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文献检索的知识。相对专家学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导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周期短的局部小课题,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与问题出发,开发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科研的过程并在摸索中成长。

    对于教研型小组,学生们可以和导师一起具体探讨面向留学生的教学技巧,如某些汉语语音、词汇、句法、语言点难点的讲授方法,汉语教师各方面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培养与训练,也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某部分环节的模拟演示与讨论。这些内容虽然在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中都会涉及,但是毕竟受时间、程序、人数等条件所限,不能充分地展开与发挥,第二课堂正是最好的延伸与补充渠道。在统一管理中,各个学习小组与导师应当制定学习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检验第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2?开设中华才艺学习班

    作为以国际学生为教学对象的汉语教师,具有某些中华才艺技能是推广汉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有助于汉语教学,这也因此成为国家汉语办公室/孔子学院总部选拔汉语教师志愿者考试中的一项必考内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中华才艺一般包括中国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武术、太极、剪纸、书法、水墨画、中国结等。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参加中华才艺学习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仅是一种必备专业能力的学习,也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自然会好学且乐学之。但是,目前学生对于中华才艺的掌握普遍都是泛而不精、内化不足,缺少与语言教学、文化教学相结合的理念,意识不到如何使留学生通过中华才艺的外在展现形式体验到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观与审美观【4】。所以,第二课堂教学要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的特点,寻求合适的才艺课教师,在教会学生动手的同时加深其对中华才艺的理解。

    2.3?举办教学技能系列比赛

    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体现。汉语国际教育虽然并不属于国家规定的师范类专业,但是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明确表明这一专业主要就是培养从事汉语教学、语言教学的师资。在第二课堂中举办教学技能系列比赛,如粉笔板书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案设计比赛、微型教学比赛、模拟国家汉办招募志愿者举行笔试面试比赛等,都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其教学技能的一种有益实践,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明确引导与推动。其中特别重要的教学技能比赛,能够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全面考查学生作为“准教师”的教学设计、语言表达、教态仪表、逻辑思维等综合素质,是一个展示学生个人风采与教师职业魅力的最好平台。比赛流程与组织、评选等工作可以由学生自己协作进行,而指导教师在赛前的指导建议、赛中的评比评选、赛后的总结反思各个环节都要参与其中,以保持学生对一系列比赛的关注度和参与率。对于比较成熟的赛事,还可以邀请学校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参加,提高本专业第二课堂的影响力。

    在第二课堂的实践基础上,还可以从学校层面上组织学生进一步参与社会性机构开展的线上汉语教学实践项目及省级和全国性的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比赛,如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直播课堂汉语教学平台,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与多个高校的联合下,至2018年已连续举办过三届“中学西渐杯”全国大赛。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承办的全国“汉教英雄会”汉语教学大赛,选手是面向全国高校的中外硕士研究生进行选拔的,全国决赛包括“文化研修”“主题辩论”“微剧场”“一站到底”“精彩一课”“主题演讲”等环节,全方位考察选手的汉语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以及汉语知识储备水平。另外,“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案例大赛”“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等赛事活动,都是对各个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硕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激励与引导。

    2.4?开展教育见习活动

    这种见习活动不同于第一课堂實践教学中第七学期的专业实习。它没有教学大纲中规定要做的实践任务与教学安排,对见习学生不进行统一的组织与管理。它是由学生轮流以班主任助理的身份,在不同的学期里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与留学生班主任进行零距离接触,看一看在不同阶段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流程、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教师随机性地沟通一些教学经验与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途径,适当参与和辅助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如留学生考试考核、文化活动等。这是一种无形的课堂,是身处于常态化汉语教学工作中的观摩与体验,学生的认识与收获会不同于程式化模式的专业实习。对于第二课堂教育见习活动的考评,可以以见习总结、材料汇报、调查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实施。

    另外,社会上私立的汉语培训机构始终是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一种选择,个别机构甚至在领域里形成了一定口碑与影响力。国内的高等院校较多选择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毕业生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而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对口就业领域多在一些私立汉语培训机构【6】。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当积极携手校外培训机构,如哈尔滨地区的“佶松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滨才汉语学院”以及北京的“汉友通国际教育咨询”等,将其发展成为持续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把实践教学付诸于平时的见习机会中,既要能够将机构的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请进来,为学生举办职业能力专题讲座和教学经验分享等交流活动,又要能够让学生走出去,亲身投入到不同于高校的企业式工作环境中,收获真实的职场体验。

    2.5?开展语言沙龙活动

    汉语教师具备外语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一般高校如哈尔滨理工大学会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两到三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与一门第二外语(选修日、韩、俄语)课,没有专门针对语言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设计。然而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依赖第一课堂的教学容量来达到掌握两门外语的需求,还是很有难度的。而且,第一课堂以专业化、固定化、标准化的知识为主题,在标准模式的课堂下,学生要接受高度强化的专业知识,往往较为单调和枯燥【7】。因此,借助第二课堂的资源开展语言沙龙活动是一种补充学习和语言实践的有益渠道。沙龙活动中,以口语交际表达训练和中外文化交流为目标,特别需要外籍教师与外国留学生的有效参与。内容上可以设计各个方面,如一起在非课堂教学的氛围中自由交流学习方法与感受;就学习中的困难答疑解惑;针对语音、词汇、语法学习的专项辅导;设定主题以择取视频、音乐欣赏;组织集体游戏、节目表演;中华才艺欣赏与交流;分享跨文化交际的经历与经验等。这种辅助性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维护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并强化外语的应用能力。

    2.6?开设职业能力专题培训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对于面临毕业求职的学生而言,如何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顺利进入语言产业与语言服务业工作,是需要专业化指导的。高校的通识教育一般都会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在第六、七学期开设两次,共16学时,不计学分。由于通识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就业指导的专业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理工院校里文科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知道课程的重要性,却又普遍感觉获益不大。因此,专业内就需要针对职业规划、职业能力、求职技能等方面,采取共性指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对学生分阶段地进行专题性的就业指导与专题培训。

    在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以后,就需要通过纳入教学计划的专业导论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建立职业意识,明确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初步定位今后的职业发展意向。在此基础上,第二课堂要针对就业需求,开设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课程。如职业规划方面,要使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了解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可能的就業岗位,以及各种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具体要求、发展前景等,还应适当宣传国家、各地区推出的一些就业政策与举措。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兴趣,合理地选择和规划有意向的职业道路。在职业能力方面,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意向,为学生设计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如《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国际汉语教师证书》《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英语能力测试、公务员考试的引介与培训等。在求职技能方面,可以通过影像展示、书籍宣传、能力评估、实践模拟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训练求职技能与面试技巧等。

    另外,还应该利用第二课堂的机会,指导学生了解、利用网络平台资源获得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与就业信息。如微信公众号“汉语国际教育”里设有专业学习、就业实习、国家汉办三大版块,能够为学生免费提供海内外的招聘信息、研学信息、实习与就业、资格考试辅导、汉硕考研等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信息面比较广,信息量非常大。其他如“孔子学院”“北语刘志刚”“国际汉语教育网”等公众号,以及“VIIVBOOK”“对外汉语人俱乐部”“汉语教师”“中文堂”等网络平台,都是为服务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渠道开发的。

    3?结束语

    高校应当针对既有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构建,制定切实可行的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活动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探索灵活多元的评价考核标准,要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参与,并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从而真正体现开设第二课堂的价值所在【8】。实践性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是相辅相成、补益性的,第二课堂尤其需要向“汉语+”语言服务业方向进行延伸培养,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提高,以适应当今社会中语言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迈进。同时,在第二课堂中,要注意强调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过程,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认可学生不同的收获与体验,还要弱化考核与评价的结果,以减轻学生面对学业目标的心理负担和顾虑。否则第二课堂反倒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压力,成为一种不必要的被动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7.

    【2】?赵世举.从服务内容看语言服务的界定和类型【J】.北华大学学报,2012(2):4-6.

    【3】?葛馨,高淑平.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全过程”实践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4):156-159.

    【4】?杨雪莲.多样化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激活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7):202-205.

    【5】?劉春荣,等.第四课堂:面向国家急需,规划未来职业【J】.教学研究,2018(11):1-6.

    【6】?王宏丽.从面试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中华才艺胜任力及其培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6):138-140.

    【7】?陈丽君.试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2):121-124.

    【8】?马阗.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6(9):206-208.

    【责任编辑?刘冰】

    Research?on?practice?of?"Chinese+"?second?classroom

    for?international?Chinese?education?discipline

    GAO?Shu-ping

    (International?Culture?and?Education?College,Harb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arbin,Heilongjiang?150080,China)

    Abstract

    In?view?of?the?practical?characteristics?of?the?undergraduate?training?of?International?Chinese?Education?discipline,?this?paper?proposes?the?practice?of?the?second?classroom?featured?as?"Chinese+".?As?an?integrated?model,?the?first?classroom?constitutes?the?base?of?practical?teaching,?which?needs?diversified?and?open?activities?in?the?second?classroom?as?a?supplement?to?strengthen?students′?professional?competence.?Extending?training?to?"Chinese+"?language?service?industry?helps?to?improve?students′?professional?competence?and?comprehensive?quality,?so?as?to?meet?the?requirement?of?the?current?language?economy?market,?thus?the?objective?to?cultivate?compound?and?applied?talents?is?achieved.

    Keywords

    international?Chinese?education;?second?classroom;?"Chinese?+"?language?service?industry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