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咏物诗鉴赏方法在戏曲唱词赏析中的应用
范文

    【摘 要】本文以粤剧《荔枝颂》为例,论述咏物诗鉴赏方式在戏曲唱词赏析中应用,提出把握咏物诗特点、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等措施,对粤剧《荔枝颂》的唱词进行鉴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唱词。

    【关键词】咏物诗 戏曲唱词 鉴赏 粤剧《荔枝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121-02

    戏曲是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艺术,“唱”指唱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卓越的戏曲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情绪。因此,一个戏曲演员不仅要注意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讲究唱出韵味,还要注重情感的渲染,唱出内心的情感,而能否准确地理解唱词,是能不能唱出感情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唱词都是诗词体,文学性较强,要想正确地理解唱词,从文学角度对唱詞进行鉴赏非常重要。类似《红豆小曲》《荔枝颂》等戏曲小曲的唱词属于咏物诗一类,可以借鉴咏物诗的鉴赏方法对此类的唱词进行赏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唱词,在演唱时抒发情感。

    一、咏物诗鉴赏方法

    (一)把握咏物诗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具体特点,追求贴切逼真,但又在其中有所寄寓,势必注意由“形”似体现“神”似。形似主要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神似”主要指思想情感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咏物抒怀,写出所寄托的情感,追求“神似”。

    一首咏物诗,既要有形,又要有神,也就是说创作咏物类诗歌,既要注意描其形,求形似,又要融入情,求神似。在鉴赏时也是一样,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二)体悟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一些咏物诗,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不明显,讲究含蓄美,在抒情言志往往含而不露,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细加领悟。结合作者的生平、处境、遭遇、写作背景、创作动机甚至作品的社会影响等,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利用知人论世,可以走进作者的内心,同时还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全诗的中心思想。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在写作技巧上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以物喻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对比等。我们在鉴赏咏物诗时,要善于从写作技巧入手,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以及所表达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粤剧《荔枝颂》运用咏物诗鉴赏方法赏析课例

    (一)初步感悟情感

    1.创情境,听原唱。给学生创造情境,请他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原唱,细细地去体会和感受。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从情感方面感受到了什么。听完后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老师总结:感受到了原唱者红线女对岭南佳果—— 荔枝那份自豪,那份赞赏。

    2.齐朗诵,初感悟。让全班学生朗诵,分组朗诵和集体朗诵逐步进行。反复朗诵有助于体会唱词总体感情—— 对荔枝赞赏,为荔枝感到自豪。

    (二)逐句逐段分析鉴赏

    1.第一段。原文:

    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齿颊留香世上稀,什么呀,可是弄把戏,请尝个鲜,我告诉你。这是岭南佳果靓荔枝,果中之王,人皆合意。

    鉴赏咏物诗,首先要抓住咏物诗的两个特点:形似和神似。形似是咏物诗的首要特点,咏物诗首先要抓住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追求形似,那么想要全面突出事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多感官(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写作技巧,使事物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

    “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荔枝的颜色、形状。“入口甘美”,从味觉角度写出了荔枝的甜美。“齿颊留香世上稀”,从嗅觉角度写出了荔枝的香甜。这一段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甜香可口,全身是宝,口碑好,深受大家的欢迎。

    除了使用“多感觉描写法”的写作技巧,作者还运用了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荔枝的皮比作被子,把荔枝肉比作玉团儿,恰当的修辞手法能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

    2.第二段。原文:

    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日啖荔枝三百余。好佳果,品种各异,爽口桂味,肥浓糯米糍,荔枝早熟早上市,三月红有名气,增城挂绿美名驰,黑叶荔枝甜又脆。乡村姑娘,带着一班小伙子,成群结队摘果去,珠江两岸歌声起,万艇千帆,载荔枝。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日啖荔枝三百余。好佳果,品种各异,爽口桂味,肥浓糯米糍,荔枝早熟早上市,三月红有名气,增城挂绿美名驰,黑叶荔枝甜又脆。乡村姑娘,带着一班小伙子,成群结队摘果去,珠江两岸歌声起,万艇千帆,载荔枝。

    这一段主要使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其实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是直接对事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是通过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来衬托景物,使景物更加的形象鲜明,所以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日啖荔枝三百余。”从侧面进行描写,并且通过引用典故(这是杜牧和苏东坡咏荔的名句)来反映荔枝是有名的佳果,正所谓名人美果,相得益彰。“好佳果,品种各异,爽口桂味,肥浓糯米糍,荔枝早熟早上市,三月红有名气,增城挂绿美名驰,黑叶荔枝甜又脆。”从正面进行描写,通过举例,直接点明荔枝的几种品种:桂味、糯米糍、挂绿、黑叶荔枝,高度概括了荔枝的不同品种、味道和特色,使人听了真想去品尝一下各种荔枝的风味。“乡村姑娘,带着一班小伙子,成群结队摘果去,珠江两岸歌声起,万艇千帆,载荔枝。”从侧面进行描写,衬托了荔枝确实是有名佳果,人人喜爱,这一段的侧面描写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荔枝是有名的佳果,人见人爱,特别是乡村姑娘带着小伙子这一句,给没有见过这样丰收排场景象的读者听众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极具画面感,不管是读者还是听众,(听)到这里,都会对这人美果香的胜景而心往神驰,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第三段。原文:

    说荔枝,一果一木来非易,多少园丁挥汗雨,换来万紫与千红。枝垂锦弹含春意,隔山隔水,心连心,献给四海五洲兄弟,万般情意。情如荔蜜甜,心比荔枝果核更细致,荔枝花开香万里,荔枝,听我来为荔枝唱颂词。卖荔枝!

    这一段的描写着重抒发情感,咏物抒怀类的诗歌肯定是通过咏物来抒发情感,并且通过对比写作技巧,写出“情甜”“心细”,非常自然地情感升华,深化主题,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此段还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说荔枝,一果一木来非易,多少园丁挥汗雨,换来万紫与千红”为实写。“枝垂锦弹含春意,隔山隔水,心连心,献给四海五洲兄弟,万般情意”为虚写。实写部分指出荔枝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果实,同时也赞扬劳动人民;虚写部分写出了把荔枝献给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荔枝让五湖四海兄弟姐妹凝聚力更强,社会更美好,从而自然而然地把对荔枝的喜爱和自豪之情推向高潮。

    (三)诵唱结合,交流点评

    1.理解基础上诵唱。通过之前引導学生对唱词的写作特点和技巧逐段逐句进行分析,学生对描写的方法以及比喻、衬托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领悟,对唱词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对他们演唱吐字、气息、唱腔甚至眼神、手势的运用等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2.交流点评,再次悟感情。在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点评中情感再次升华。《荔枝颂》这首诗中,作者描写的荔枝和抒发的感情在各段是各不相同的,但又紧密关联。第一段呈现的荔枝,是近在眼前的荔枝: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令人喜爱的荔枝。第二段呈现的荔枝是今昔对比的荔枝:往昔达贵人家才享受得到的珍品,今日却广获丰收进入寻常百姓家,对荔枝的珍惜之情跃然纸上。第三段呈现的荔枝,是传递万般情意的荔枝,不仅传递出岭南家园建设者对美好生活的喜乐之情,还隐含他们对国家未来的信心。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作者的创作年代,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荔枝颂,面上看颂的是荔枝,其实颂的是新社会新生活。这样看来,荔枝凝聚的时空感就很明显了,“卖荔枝”三个字起头和收尾感情的分量依次递增也体现得很明显。通过此次点评,学生演唱的时候对唱词的起承转合衔接认识更到位。

    (四)布置作业

    一是要求学生使用咏物诗鉴赏的方式,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再从写作技巧等方面对粤剧小曲《红豆曲》进行鉴赏。二是要求学生通过鉴赏,能将《红豆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演唱抒发出来。

    戏曲剧本、戏曲唱词都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身为艺术类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应善于引导戏曲专业学生运用学到的语文相关知识去鉴赏剧本和唱词。学生通过鉴赏,有助于理解唱词所传达的情感,理解剧本的人物情感,把握剧本的矛盾冲突,为唱念课和剧目课打下基础,更好地促进戏曲专业的学习,真正发挥语文课的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代光辉.咏物诗鉴赏的“3+N”法则[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0)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艺术中职语文教学与地方戏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8B05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书雯(1986— ),女,瑶族,广西人,硕士,广西艺术学校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与语文教学。

    (责编 江月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