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儒家“八目”的现实内涵 |
范文 | 任严冰 田方林 摘? 要: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促进中学生的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不容忽视。儒家文化深入中华文化的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更新其现实内涵,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儒家“八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对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有其现实的内涵和意义;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增进高中生的政治认同和鼓励高中生公共参与有现实的合理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八目? 现实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8-0060-02 儒家思想深入中华文化的根。儒家“八目”,是儒家君子的修身之道和治国之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中国古代教育教人向善的主要手段,是中国古代有识之士思想行为的标准,影响了董仲舒和朱熹等一代又一代儒学大家。今天,中国中学教育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体现出儒家“八目”在当今社会仍有其现实意义。深入了解儒家“八目”在当今中学“核心素养”中的现实内涵,对响应和贯彻教育改革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促进中学教育改革适应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1? ?认识世界,心有信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礼记·大学》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诚意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1]从格物到正心,人的认识不断加深。在最初的格物致知阶段,人仅仅是认识事物以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获得智慧。步入诚意正心阶段,人们对外物的认识逐渐影响到人内心的意念,最终成为人内心的信仰。信仰是一个人对某人某事或者某种思想的相信和崇敬,并以此作为自己精神的皈依和行动的指南的精神现象。坚定意念,在一定程度上,人产生信仰。科学精神在坚定不渝的意念和行动中产生和证实。高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不断完善的时期,是学生涉猎多门学科,知识日渐丰富的时期,是学生青春期心理叛逆的时期,是学生对社会的好奇心增长的时期。由于受到各门学科知识不断丰富和社会良莠不齐事物的影响,加之学生自身内心的浮躁,高中生不容易做到诚意,正心,即不会在课程学习中真心实意地投入学习中。因此,这一关键的阶段正需要诚意,正心来教育学生表里如一,忠实地真心实意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 认识世界与格物致知相对应。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不断地了解未知的事物和知识,获得间接知识,系统地认识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学界泰斗、创新结论以及悬而未决甚至是未被发现的事物。中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了解社会,获得对社会的初步认识。这些都是中学生通过现实的实践,格除自己先前未知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也是格物致知的活动。科学精神是一种精神取向,是对某种理论的坚守。在中學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倡导学生要建立的科学精神。中学生生活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接受到的知识是带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作为中学阶段阶级色彩较为浓厚的学科,传输着具有强烈价值导向的知识。随着中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体系的学习和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将会无声地影响中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就在中学生日常格物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中学生内心的意念和信仰。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鲜明的育人重任。高中课程知识的学习最主要的是使高中生拓宽知识,获取智慧,产生对某种事物或理念的信赖感和认同感,并以之作为其行为标准和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能指导高中生诚意,正心,能是高中生拥有理想和信仰并为之从一而终的奋斗的重要精神支柱。根据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2]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儒家君子的“内修”之道,其最终要使自身的品性得以修养,达到“外修”的境界,即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儒家倡导“有为”,以“八目”中的前四目来完善自己,为实现安定天下和帮助天下百姓幸福生活打下基础。而儒家“八目”的“外修”中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己之力,展抱负于社会。2? ?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3]家庭,作为社会的小细胞,其仁爱与安宁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宁。家庭中的人贪婪作乱,整个国家也会出现腐败现象。回望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先辈们为改革鞠躬尽瘁,为中国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指引中国富强,实现人民幸福。国家的改革开放成果是由人民创造的,也由人民受益。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深水区”,需要的是安宁的国内外社会环境,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和智慧。 高中,是人生奋斗之路的开始,而中学生,是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的“潜力股”。引导中学生形成对国家和对社会的政治认同,确保中学生在成长知识的同时拥有关注社会国家发展和人类终极命运的“家国情怀”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不可推卸的责任。政治认同要求高中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持积极的辩证的态度。中国历史底蕴深厚,但是由于中国国情复杂,加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在发展中难免出现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会不断地出现,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的。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和上升。因此,高中生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政治认同就显得由为重要。在政治认同的培养中,齐家与治国,承担家庭责任以承担社会责任就融入政治认同中,具体表现在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通过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学生产生家庭责任感,使中学生明白他们肩负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任,要成长得足够强大以养家孝亲,承担家庭的责任,进而以安定家庭来承担社会责任。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国的行为关乎着世界的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科技实力也不断增强。但中国仍面临着自然危害和美国的封锁等挑战。因此,中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更要使学生拥有眼观世界,心怀天下的世界格局,使学生参与中国发展,分析中国国内外局势。由于中国的行为是大国应有的风范,是君子的风范。中学生在公共参与中深入了解中国发展境况时,必然会再次强化其政治认同。中国海外军舰撤侨就是最好的例证。高中生在看到中国军舰保护中国侨胞平安归国时,心中不免生出对中国的自豪感和认同感。3? ?结语 儒家“八目”是儒家君子达到弘扬高尚的品德,革新人民的陈旧思想和到达其应然的必经的修炼。随着改革开放后新一轮的“国学热”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重要讲话时对儒家经典的援引,儒家思想不断适应着新的环境,指导中国人民行仁义之道,走中庸之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怀高远理想,脚走踏实道路。高中阶段,是人生奋斗之路的初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蕴含儒家“八目”这一“有为”的思想,不断鼓励学生博学,慎独。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旨在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格物致知,获得智慧,寻得对真理的信仰。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旨在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在对家与国的关怀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参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增强自己的政治认同。 参考文献: [1] 曾参,子思.大学·中庸[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07: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4-7. [1] 曾参,子思.大学·中庸[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07:29-34. 作者简介:任严冰(1998-),女,湖北宜昌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本科。 指导老师:田方林,男,四川仪陇人,外国哲学博士,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思政)方向硕士生导师,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