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途径 |
范文 | 李秀花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前推进,教育环境有所优化,学生的均衡发展被反复强调.然而,根据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学校、教师、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再加上数学的逻辑性要求较强,部分中学生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成为学困生,对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此,本文对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学生、教师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以期帮助数学学困生走出目前的困境,找到正确的学习道路.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途径 引 言 学生步入中学阶段以后,数学知识的深度会逐渐增加,无形中提升了学习难度.如果学生没有跟上教师的进度,就会被落下,从而产生厌恶数学的心理.这样,越是对数学厌恶,越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如此下去,逐渐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出现学困现象.中学由于夹在大学与小学之间,课业压力正处于最为繁重的时期,再加上数学的难度较高,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困惑,导致自身学习状态较差,影响成绩,打击自信心.所以,引导中学生摆脱数学学习的困难处境,改变他们学困生的面貌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中学数学教学学困生的具体表现 (一)上课处于游离状态 通过大量观察可知,中学的很多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心不在焉,没有全身心地融入课堂.这部分学生虽然看似正在听课,但实质上脑海中所想的内容完全与课堂无关,其他同学在激烈地讨论问题时,他们也很少参与,完全沉浸在自己遐想的世界里.另外,有些數学教师偏爱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堂上也经常让他们回答问题,遇到教学观摩更是如此,因为教师担心如果提问学困生,他们万一回答不上来,课堂可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而且学困生由于对数学知识的内容不甚了解,再加上教师的漠视态度,更加重了他们的落后程度. (二)不主动钻研教材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少对教材中的内容提前预习,只有在课堂上他们才会将教材翻开,并且无论自己在课堂中是否已经全然掌握基本知识,也不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对于数学教材,这些学困生从不主动进行探索. (三)不重视数学作业 对于中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成果最重要的检验途径之一便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通过作业,学生不仅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精准发掘数学学习的薄弱点,进而强化自身的学习质量.但是,目前的数学学困生总是有意无意地排斥数学作业,本来就没有透彻理解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面对数学作业更是感觉无从下手,因此总是想着直接抄答案,不愿意自己思考,也没有形成总结错题的习惯,我行我素,对于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尚不具备根本性的认识. (四)受到数学教师的轻视 在实际开展中学数学教学时,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对学生的打击话语,如“你们真是不长进,习题已经这么简单,还是要犯错误,下次请你们认真一点好吗”,虽然这句话中没有任何不文明的词语,却透露出教师对学生的轻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打乱原本的数学学习计划.一旦学困生被中学数学教师长时间打压,极易滋生不良情绪,以不理智的状态开展学习.事实上,相较于学优生来说,学困生更加脆弱敏感,中学数学教师如果不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极有可能使学困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更加排斥. 二、中学数学教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原因 1.学困生没有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对于现有的数学知识,学困生由于之前的根基不牢固,学习起来感觉非常吃力.但是从整体来看,各部分数学知识之间衔接得十分紧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基础.后面的数学知识根据前面的知识内容推导出来,中学生之前就没有打好基础,应当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并未有效掌握,自然就会为后续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随着中学数学课程不断向前推进,学习内容向更深层次迈进,学生只要稍微落后于教学进度,就可能无法弥补.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低,最终成为学困生中的一员,数学成绩排名总是处于班级的末端. 2.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待优化 通过实地观察很多中学数学课堂发现,大部分学困生的努力程度不够,缺乏学习积极性.对这些学困生来说,在学校学习十分难受,每天都秉持着混日子的态度.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学困生由于难以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直接选择放弃,明目张胆地睡觉,或者传纸条、大声说话等,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课后,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采取应付的手段,从来不认真完成,更不用说独立思考数学问题. (二)教师原因 1.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比较严肃的教学风格,显得整个课堂非常死板,活力不足,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强.并且,有的教师过于相信已有的教学经验,不愿意接受新兴事物,导致自身的教学理念始终处于故步自封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导致深陷数学学习困境而难以自拔.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具备多样性 部分中学数学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只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知识,没有进行延伸,之后便开始布置大量习题,让学生完成,再集中讲解习题答案.实际上,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3.教师忽略学困生的感受 教学实践中,没有学生不喜欢听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和期望.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中学数学教师只关注学优生,忽略学困生,漠视他们的学习需求,甚至用不屑或讥讽的语气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否定学困生的学习成果.久而久之,学困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动力不复存在,成绩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 三、中学数学教学后进生的转化途径 对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较差的问题极为常见.要想改变这一不良现状,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摆脱学困生的名号. (一)学生方面 1.提振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中学数学学困生要想改变基础知识掌握薄弱的现状,首先要树立学习信心,扭转消极的学习心态,不畏惧数学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其次,学困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应当积极与其他同学或教师开展沟通交流,从而在思维的相互碰撞过程中产生新的火花.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为了提升学困生的自信,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最基础的知识,之后逐步递进,增加学习难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问学生,如果他们回答得较好则应当给予赞扬,通过“你真棒”“非常好!以后继续保持”等话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即便回答错误,教师也不能严厉地批评,而需要给予鼓励,在“以后再接再厉”“这次是非常好的突破,不要怕错,大胆表达”等语言的激励下,学困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信心会极大增强.重新燃起数学学习信心之后,学困生的动力更加强劲,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认真,有利于强化数学学习基础. 2.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中学数学教师要将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扭转过来.學困生之所以数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数学难题.为此,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难题.例如,数学教师可以为学困生提供更多展示表达自己的机会,并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从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意识到原来自己可以学好数学,从而改善学习态度,更加乐于钻研探索数学知识. (二)教师方面 1.多关注学生 通过与数学教师之间的良好情感联系,学困生更加愿意学习.因此,为了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学困生培养情感. 首先,中学数学教师要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充分的尊重.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中学数学教师不能对学困生采取漠视或鄙夷的态度,应当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平等对待每名学生,真诚地帮助学困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其次,中学数学教师根据学困生的薄弱之处和学习需求,分别制订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近期完成的目标,增强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转化学困生来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中学数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学优生和学困生两部分,将他们适当穿插在每个小组中.例如,中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互助.而且教师应当引导小组内的学生开展竞争,使数学学困生提高危机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彰显自己赶超别人的决心,逐渐摆脱数学学习困境. (2)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从生活中产生,又应用于生活,换句话说,生活与数学知识存在紧密的联系.基于此,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以便于学困生更好地理解,提升其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在教学“应用一次函数”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全球通”和“快捷通”是通信公司开展的两种业务,前者的月租为21元,但不包括通话费用(0.25元/分),后者月租费用无须支付,但是要付0.6元/分的话费,如果每个月小红的爸爸有x分钟的通话分钟数,那么请你们帮他算一下,两种不同的套餐在什么情况下更划算?学困生听完后跃跃欲试,因为这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得出最终答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名学困生阐述一下自己的演算过程,不论结果对错,数学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从而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使其乐学、好学. 结 语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群体绝对不容忽视,相反地,教师应当对其投以更多的关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经常出现数学教师轻视学困生的现象,再加上学困生的上课状态不佳,不认真钻研教材,不重视数学作业,导致他们的成绩严重下降.究其根本,可以从学困生自身与数学教师两方面寻找原因,并制订方案扭转学困生的学习困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金伟.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34. [2]范惠惠.中学数学后进生问题研究[J].西部皮革,2016(14):145-1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